第195章 觀眾就位(1 / 1)

第195章觀眾就位

明白了,徹底的明白了。

這一盤棋下的真好。

李四由衷的感歎,成功果然是有道理的,一點不眼紅。

比不了,比不了。

觀戰的商賈問題很好解決,李四跟張懷元說了一聲,觀眾很快就位。

自從和林布政使司設立,官員到來,往來的商賈漸漸的多了起來。

風險還是有的,但是商人嗎,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鑽,隻要利益足夠,些許的危險微不足道。

現在沒有啥事,得了鄭雄的邀請,來這裡觀戰,也為自己枯燥的生活添了幾分樂趣。

“諸位,可知冠軍侯是怎麼來的,仿佛憑空出現,先前卻從未有過什麼名聲。”

“這個你都不知道,冠軍侯不說,應天府的惠民藥局鄭提領大人總知道吧!”

“自從提領惠民藥局,牛痘和防疫之法,時而發過來的期刊文章,各位應該有所耳聞,如今天下你看可有天花肆掠的痕跡。”

“今年正月,征調的醫師之中應天府的惠民藥局占了多數,又出現了輸血之法,這雁門誰人不知。”

“前段時間還在我雁門娶了正妻,知道的可不少。”

“按功績一個侯爵之位一點毫不誇張,就是冠軍侯這個爵位不太搭邊而已。”

“這些你都不知,伱是什麼人?”

我應該知道嗎,問話的人有些懵逼。

“實不相瞞,在下和林人士,得蒙布政使大人特許,得以來雁門換些物資,這些還真不太清楚。”

“哦,原來如此,這些隻要有心都能知道一點,不過不該打聽的彆打聽。”

一朝翻身農奴把歌唱,雁門本地的商賈見到不是一路人,帶了一絲疏離,帶了一絲敲打之意。

畢竟元朝的統治將人分了四等。

第一等,蒙古人。蒙古人為元朝的“國族”,蒙古統治者稱之為“自家骨肉”。

第二等,色目人。多西域人,部分契丹人被劃入色目人。

第三等漢人(又稱漢兒),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為蒙古征服的雲南人,及最晚為蒙古征服的四川漢族。

高麗人也屬於這一等。

第四等南人(又稱蠻子﹑囊加歹﹑新附人),指最後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原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

漢人﹑南人絕大部分都是原宋朝的漢族。

當然看似傳承有序的的關係,沒有證據能證實。

而且漢人在元軍的高層中也有不少。

但是仔細想想,地位肯定是沒有多少的,四等劃分就算沒證據作證也大差不差。

同為遊牧民族崛起的滿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什麼時候真正把漢人當自己人了。

至於身居高位的漢人那完全是統治的需要。

還有小日子來了,你看當了漢奸的有幾個過的舒坦的,還不是像個奴才一樣,點頭哈腰。

所以低人一等肯定是存在的。

現在大明崛起,不用管這些人的臉色。

身份轉變,帶來的自然也是同樣的結果。

和林來的商賈隻能尷尬的一笑,點頭稱是。

自從話題說開,來自和林的商賈隱隱有被孤立之感。

不過商人的底線其實不高,總有人看重其中的利益,想與其搞好關係的。

還是沒那麼寂寞,有那麼幾個能聊上幾句。

給元軍送糧草,張懷元也給解決了,應該是最後一次,給就給了。

習慣就好。

兩軍大戰的場麵,商賈還是很感興趣的,不過現在沒有看到想看的場麵,倒是往外運送糧草的動靜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有著自詡有些身份的商賈連忙打聽,議論紛紛。

剛好李四忙完了鄭雄交代的任務,走到關牆處,聽到了他們的議論,當下就當起了講解員給他們解釋了一下。

“是侯爺仁義,自從元軍受邀來此比試,每每缺乏糧草,隻要告知侯爺,侯爺都會伸出援手。”

“今次,因為連日大雪,他們糧草不足,不在狀態,侯爺不願乘人之危,特地又拿出糧草。”

“所為隻為公平一戰,讓各位做個見證。”

通道處傳來一道聲音,由遠及近,待得說完,李四的身影也浮現到眾人的麵前。

不認識的不置可否,認識的連忙從觀戰的人群中走出,和李四行了個禮。

“李大人,小的李明,見過大人。”

“你是?”

“大人貴人多忘事,在應縣的時候,恰逢侯爺請客,小的與大人有過一麵之緣,不知大人可還有印象。”

說的這麼具體,李四也記起來了,不就是進來混個臉熟嗎?現在搞的好像咱們還有點關係。

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李明的這番話有攀關係的嫌疑,李四也不在意。

好歹還是個本家不是,再說早晚要離開的,扯什麼虎皮都沒用。

“是你啊,想起來了。”

說完也沒搭理他,徑直走向了商賈中。

至於李明,這種厚臉皮的,沒當場揭穿就算給麵子了,聊幾句沒必要。

“諸位,侯爺今日比試,邀諸位做個見證,各位在這關牆上好好觀摩。”

“不過不要到處走動,有些地方不是你們能隨意踏入的,還請諸位謹記。”

“多謝大人告知。”

“嗯。”

李四的到來,隻是剛好聽到眾人的言論,解釋一二,其他的並沒有多說便離開了。

李明雖然被無視了,可是簡單的套近乎確實起了些作用。

有些不明真相的紛紛請教李明。

“李兄,這位是何人?”

“是李大人,隨同侯爺一同來此的。”

有效果,李明心中一喜,臉皮厚未嘗不是一個成熟商人必備的技能。

前番鄭雄請客,在副提調那裡露了個臉,搭上了線,現如今才有資格站在這城牆上。

今天的效果雖然不是太理想,不過簡單點了幾句,還是有效果。

單純的一個應縣就能讓有心人聯想到不少信息。

至於多少信息,全靠猜,朦朧的信息最為致命。

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好,李四上前複命。

“侯爺,商賈已經在關牆上等候,糧草俱以到位。”

“很好,將糧草送過去。”

“是,不過,等他們吃飽喝足在比試,會不會出現變數。”

“怕什麼,沒有十足的把握我會動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