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圖形推斷 為何沒有口加店(1 / 1)

秦朝。

當李斯高呼著“陛下大喜”進到殿中,稟報經由他的多方查探,已經確定但凡是在大秦,無論是七國中的哪國之後,隻要是通過天幕的語文課程來習字,其所學得的,定然是小篆時,嬴政一時間竟有種茫然的感覺。他怎麼都沒有想到,有朝一日小篆的推行,反倒成為了最簡單的事情。

同時他也意識到,黔首初初習得字,此時若是觀看天幕講解的秦律,這份印象之深刻,定是經年累月也難以磨去的。

“天幕利我大秦。”

西漢。

劉徹一方麵,還是很欣慰於天下百姓,都能擁有習字的機會。大漢越是人才滔滔,國祚才能愈加綿長。但另一方麵,劉徹也同樣無比擔憂。

眼下他難以看到語文課程的後續內容,但是僅從天幕此前的言論便可看出,後世啟蒙所用的,並非儒學。這就表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策,恐是難以推行下去了。而更加可怕的,還是後續課程中的物理、化學同生物。

天幕對於降雨、雷擊等現象,表現的異常冷靜和尋常,分析的井井有條,包括那些彈幕,在他們的口中,此前董仲舒所說的“求雨之策”都是愚昧、荒誕不經的東西。

因為在後世,無需求雨,而是“人工降雨”。

用劉徹不知為何物的“飛機”、 "火箭"上到雲層之上,播撒一些東西之後,就能夠降下雨來。

劉徹光是在看到能夠上到天上時,就已經震驚不已了。

不想彈幕中還說,如此“人工降雨”不僅可以選擇降雨的地域,還可以為了重大儀式上的萬裡無雲而選擇提前將雨落下。

這種對雨水的掌控,是何等的隨心所欲!

劉徹既想要掌握這份隨心所欲,可又不希望百姓們太快地得到這份隨心所欲。

“君權若非神授……”

唐朝。

在知道人人皆可習字這個消息後,最驚慌的便是世家大族了。

本朝最有才能的鴻儒學者,幾乎皆在長安的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中,且能夠進入其中學習之人,皆是官員的後代子孫。

州郡光是在這一方麵,便已不及長安,更遑論其他。

是以即便陛下想要推行科舉製,世家大族們也是成竹在胸,他們深知真正

的寒門子弟,並無撼動世家大族的機會。

可現如今,局麵完全被打破了。

若是人人皆可習字,若是人人皆學了天幕的六門課程,若是科舉的內容因此發生改變…

這每一項都是巨大的未知,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頭。

相比起世家大族的煩心憂慮,李世民簡直是神清氣爽。

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世上竟有一種兵不血刃之法,根本無需由他出手,亦無需擔憂會出現和世家大族撕破臉皮的可能,隻需要靜靜地看著天幕,居然就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真正的科舉取士之法。

"天幕的真正用意,到今日,才真正地開始顯露出來啊。"

不過李世民並不為此心焦。

人,總是走在前人走過的路上。後世之人的路相較於此刻的他們,會少很多彎路歧途,多上捷徑和踏腳石。

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要趕在百姓們之前,將這六門課程融會貫通,而後把握住百姓們的腳步,不可讓他們跨地過大,失去了基準。北宋。

趙匡胤直接令人去尋找於物理、化學、生物之上有所天賦者。

正如天幕和彈幕所言,他們北宋明明握有火藥火炮這般的好東西,卻停滯不前,不像金人一樣加以革新。

此乃大錯。

是以,天幕給出的這六門課程,便是在告訴他,重文的同時,還需加強火器的發展。

真真是一舉兩得。

元朝。

忽必烈召見了許衡、郭守敬、王恂等人。

但不是為了讓他們加快編寫《授時曆》的,相反,忽必烈希望他們能夠先緩上一緩。"若是卿等在學完課程之後再進行編寫,是否能夠將曆法編寫的更為準確?"“臣等萬死不辭!”郭守敬等人心中也是這般想的。

雖然天幕說他們計算的已經極度接近,但既然後世能無比精準地計算出時間,為何他們就不能?

明朝。

朱元璋瞅著自己的兒子們。

他在前幾日在彈幕中看到,老四朱棣被稱為是“文盲皇帝”,因為他不識字。

還說老朱家再往後的皇子們,也有好多沒啥學識的,就

連當上皇帝的也看不懂奏疏,聽不懂軍政要務。而根源,竟說是出在他朱元璋這兒!因為他不重視兒孫們的教育!甚至連東宮皇儲的教育也是形同虛設!

甚至還說是因為他,老四對他兒子們的管教也變的嚴上加嚴?

這個黑鍋,朱元璋可不樂意背,他年少時何曾念過書,但現在不照樣可以看奏疏明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