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2章 問答(1 / 1)

劍徒之路 惰墮 1117 字 1個月前

李績很滿意,至少,梵淨山人沒有表麵虛偽,暗施狠辣,隻這一點,還能聊幾縷靈機的。

佛門的態度在他的意料之中,與好壞無關,與良善無關,其實也與道家,佛門的道統也無關。

唯一有關的便是實力,這是古往今來無論凡世修真都改變不了的真理,你在談判中永遠無法拿到殺戮中才能拿到的東西!

談判不是談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他李烏鴉現在的實力還不夠內景天這群和尚的看重和忌憚,不過一個區區一斬之身,還是個元神,這樣的人佛門不下數十,你又憑什麼來談?

隻有繼續糾纏下去,直到一方怕了慫了不願再損失了,或者煙消雲散了,才是結果!

很好,很乾脆,不服就乾,李績很喜歡佛門這樣的態度。

“我聽人說,三界輪迴欲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這不是佛門的話吧?”

梵淨山人依然微笑,“正是我佛門精微妙意!但我佛還有言,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李績不為所動,雙方都是心如鐵石之人,不會為言語所惑,

“若真修佛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佛徒;佛門修今生來世,修寬恕,修仁慈,修德行,不知大師修得幾分?”

梵淨山人理所當然,“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見凡生,我可修得十分;若見修者,便隻五分矣!”

李績又問,“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我卻沒看出來,大師們樂在哪裡?”

梵淨山人微笑,“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李績再問,“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梵淨山表裡不一,仙凡示彆,堂堂佛山,不見真佛,卻說四聖之上,豈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梵淨山人微笑如故,“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梵山有佛,豈僅四聖之上?

入世佛門,方行自便,何必拘泥自身?

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當為真修事佛!”

李績長身而起,“受教了!”

梵淨山人單手立掌,“彼此彼此!”

雙方不歡而散!

李績晃身出了梵淨山,卻沒有任何鬱悶之色,至少知道了佛門的真態度,總好過稀裡糊塗,連梵淨山人這樣的大德高僧都對之前種種念念不忘,更遑論那些修行定力還不如他的一步甚至未邁出步伐的僧人。

人家不肯原諒,那就殺到他們肯原諒為止!對此李績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內景天內圈,依然人來人往,時有修士遁行而過,大家都在忙於確定自己要下手的古跡,怎麼攻取,怎麼守住,這是內景天每三百六十年一次的輪迴,現在逐漸的進入了白熱化,在李績上一次進入時,此時正在準備取經過角色扮演癮呢。

對此,他絲毫提不(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