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不可逆轉的趨勢(1 / 1)

哪怕是回到了洛杉磯,羅南也一直在與奈飛保持足夠的溝通,甚至讓沙海娛樂製作部也加入到了與奈飛頻繁交流的行列中。

未來,奈飛的流媒體模式也會對沙海娛樂的製作產生巨大影響。

如果一切順利,等到奈飛擠垮音像店,蓋過電視台,自然要進入電影製作行業,與沙海娛樂進行更加密切的合作。

而奈飛的會員用戶,總想看到更多的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等等,選擇多多益善,奈飛在奠定行業地位之後,也會越來越容易吸引到好的創作者。

甚至跟曾經一樣,大導演和當紅明星拍攝網劇也不再被先入為主的看作不入流的事。

羅南根據記憶總結了奈飛的一些模式,其實奈飛不會受到好萊塢從業者的排斥,因為這對他們來說等於增加了工作機會。

眾所周知,好萊塢當紅明星或者導演,與二線之間的待遇和工會機會天差地彆,前者動輒數百萬美元乃至上千萬美元的報酬,手中可供挑選的項目有時候多到數不過來。

而後者看似隻差了一個等級,但片酬往往隻有十幾二十萬美元。

就算是這樣的工作機會,也不是很多。

況且,在好萊塢現有製片體係下,帶有一定作者屬性、同時又有一定商業性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被放棄的。

如今獨立廠牌日漸式微,對於業內從業者來說,要麼拍大製片廠的大製作電影,要麼拍小成本獨立電影,前者有錢,後者有自由,各有各的生存體係。

而中間成本的電影就比較難辦了,方方麵麵都受限,關鍵是不一定能收得回成本。

奈飛的出現,恰恰創造了機會。

其實奈飛對於電影製作、發行的便利不僅於此,比如它可以輕鬆連接國內外製作、發行資源,拉長一部電影的生命周期;以前發行一部電影要做拷貝,拷貝要雇人送到各地影院,影院要花錢維持運營,一係列成本都很高,數字化隻降低了一部分環節的成本。

而通過網絡平台發行一部電影,不需要做拷貝,不需要鋪太多硬廣,不需要中間商,連電影院都省了。

那麼有些電影院是不是要倒閉?顯而易見。

所以,曾經奈飛參加戛納電影節,讓法國人仿佛見到了德軍入侵一般恐慌。

因為受到奈飛衝擊最大的,恰恰是最喜歡保持所謂傳統而不講究與時俱進的藝術影院。

藝術影片不需要多好的放映設備,甚至大銀幕與寬屏顯示器播放也不是天差地彆。

相反的是,商業影院受到的衝擊反而會小一些,中等規模以上的特效商業片,在影院看與在小屏幕上看差彆實在是太大了。

於是,好萊塢與奈飛態度曖昧,甚至合作密切,反觀歐洲的藝術電影圈子,簡直視奈飛為虎狼。

非要列舉藝術片影院放映的優勢,恐怕也隻剩“儀式感”這一(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