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的是周書玲“發明”的紙包魚。
用的是清明節第一天周書玲在菜市場買的本地大鯉魚,這種大鯉魚肉質結實,略帶土腥味,但十分好養活,買回來一般都會放在大水缸裡養幾天,吐乾淨泥沙後,那種土腥味也幾近於無,蒸煮煎烤味道都不錯了。
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南方幾乎沒什麼人吃鯉魚,明明它也不是肉質不堪入口的品種,在南方食用鯉魚的養殖發展甚至還不如錦鯉養殖景氣。
一般紙包魚就沒有用鯉魚的,鮰魚,淩波魚,鱸魚,巴沙魚,黑魚,草魚等等比較多,周書玲彆出心裁用了大鯉魚,這便是她“發明”的地方。
一家人加上李洪芳,再大的鯉魚都不夠吃,所以周書玲還準備了一些大蝦,牛肉,鮑魚,海參,泡發的乾菌子等配菜。
剛剛周書玲讓周咚咚擇的便是香菜,這小孩明明不能吃折耳根這類味道刺激性強的蔬菜葉子根莖,卻能生吃香菜,她擇菜便是把香菜葉子給吃掉,剩下香菜梗放在盤子裡,自然會被周書玲趕出廚房。
其實能吃香菜不能吃折耳根,或者能吃折耳根卻對香菜無法下咽,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網上也有類似於豆腐腦,粽子的甜鹹之爭,愛吃香菜和愛吃折耳根的互相稱呼對方為異類……一般情況下,反香菜聯盟的聲勢更加浩大,畢竟吃折耳根的地域比較集中,人數也相對少一些。
紙包魚一般是用錫紙,但是錫紙的缺點很明顯,容易破損導致湯汁泄露,不衛生而且增加清洗負擔,於是現在越來多的地方使用矽油紙,周書玲用的也是矽油紙,一大張包著大鯉魚和湯湯水水放在電陶鍋裡加熱。
圍繞著電陶鍋擺放著各種涮菜和一壺高湯,紙包魚都是吃完魚後再涮其他配菜,這時候底湯會比較鹹,都是一邊吃一邊加高湯調味。
做這種能讓她略微改進而不是照著菜譜依樣畫葫蘆的大菜,總是讓周書玲很有成就感。
“咚咚媽,坐下來吃飯。”上官澹澹對忙忙碌碌,在一邊解釋香菜為什麼隻剩下梗同時教訓著周咚咚的小媽媽招了招手,“古往今來,吃飯的時候都不能罵小孩,因為吃飯的時候罵人,被罵者容易記仇。”
“還有這種說法?”周書玲不由得看向劉長安求證。
“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吃飯的時候罵小孩,容易讓小孩更加緊張焦慮一些,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進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壓力狀態下,小孩體內的皮質醇會升高,吃飯的時候受到壓力,皮質醇的升高尤其顯著,長此以往甚至會引發厭食症。”劉長安解釋完,然後摸了摸正在爬凳子的周咚咚,“當然了,這對於周咚咚來說問題不大。”
畢竟她一開始吃飯就進入了結界,連自身的存在感都消失了,周書玲又不是言出法隨的大(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