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章143 他是神(1 / 1)

正常人對自己的墳被挖了,都會關注關注的。

2011年海昏侯墓被發現,一直到2015年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漸漸聞名於世,劉長安也專門找相關信息資料了解一些。

不過他沒有親自去隔壁省博物館去看展覽,有些情懷,但真沒有什麼好看的,就那些東西和各個博物館裡陳列的,本質上都是一種曆史的味道,有些醉人,也有些陳腐。

在官方的介紹裡,海昏侯墓遺址一共有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二號墓”當然是兩座主墓中的一座,但是李夾馬口中的“二號墓”,準確的說應該是另外一個海昏侯墓遺址了。

作為一個被廢的皇帝,後來的侯爺,給自己多準備幾個墓,這也很正常,當時他也沒有要求和太皇太後上官澹澹一起合葬,這不是已經很講究禮法了?

搞錯了,他並非是想和太皇太後一起合葬,而是有些遺憾作為皇帝,竟然沒有個皇後,感覺皇帝生涯略微有些體驗不夠罷了。

劉長安仔仔細細地回憶著,平常沒有去想,什麼“二號墓”這等事自然是壓在心底,沒有深刻的印象,但是李洪芳說起來,劉長安倒是翻出了不少記憶。

被貶到海昏侯國當侯爺以後,海昏侯和長安的聯係並沒有中斷,尤其是和長樂宮的聯係……宣帝繼位以後,上官澹澹將傳國玉璽交給了宣帝,搬離了未央宮,住到了長樂宮裡。

從這時候開始,來自長樂宮的賞賜,逢年過節都有送過來,包括以金子計價的綾羅綢緞珍寶器物,也包括真正的金子。

西漢金子就是多。

據統計,西漢打賞功臣勳貴最多的是漢武帝,多達八十萬斤,完全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整個西漢有記錄的金子打賞折合現在的重量多達二百五十噸,而2015年我國的黃金儲備也才一千多噸。

那時候羅馬每年要花近十噸金子來購買西漢產的綾羅綢緞……想想就挺搞笑的,被無數史學家吹噓的羅馬帝國,連做衣服的技術水平都極低,能繁華強盛到哪裡去?

在劉長安的記憶裡,二百五十噸的打賞其實隻是用金子計價,並不是有二百五十噸金子在流通,就像現在很多國家的GDP用美元統計,但是經濟活動未必是用美元進行,隻是折算而已。

可是從長樂宮出來的打賞,絕大多數就是真真的金子,黃澄澄的金子,這也是為什麼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子,冠絕漢墓,作為一個侯爺,同時期王爺們的墓裡出土的金子數量,都遠遠無法相提並論。

根據曆史記錄,西漢的巨量黃金在以後的曆史中急劇減少,甚至有一種不知去向的感覺,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被埋在墓中。

一部分埋在墓中被盜墓賊拿走了,自然無法統計,另外一部分被擅於挖墳也擅於埋金子的海昏侯深埋地底,至今無從(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