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夾馬離開了,劉長安吃火鍋的心情並沒有受到影響,繼續吃。
李洪芳看到劉長安沒有心情大壞以至於連火鍋都不吃了,鬆了一口氣,準備繼續伺候門主,一邊夾菜一邊涮菜。
寒夜的火鍋,滾燙的銅火鍋,熊熊燃燒的炭火,如此美好的情景,李洪芳可不想被李夾馬破壞了。
“你自己也吃點,我先把燒烤吃了。”服務員送來一份剛烤好的小海兔,劉長安示意李洪芳自己吃火鍋,一邊說道:“你知道最早的銅火鍋出現在哪個時代嗎?”
李洪芳怎麼說也是和曆史相關的專業,“這樣的曆史常識我還是知道一點,我估計最早可能在青銅時代就有類似的吃法了。不過要說有實物佐證的話,早幾年在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銅火鍋是距今年代最久遠的實物。”
劉長安笑了笑,吃火鍋,還是海昏侯劉賀最專業。
海昏侯墓出土的銅火鍋,和現在燒炭的銅火鍋已經沒有多大區彆了,三國時期出現了分格的銅火鍋,每一格的調味都不同。
最專業的銅火鍋愛好者是劉賀,吃火鍋譜最大的便是嘉慶了,嘉慶舉辦過一個火鍋宴,用了超過一千五百多個火鍋,其中還有銀火鍋。
其實嘉慶這個數據放到現在也不算什麼了,一些火鍋城儘管沒有能夠一次提供一千五百多個火鍋,但是每天接待的吃火鍋的人去比能夠參加嘉慶火鍋宴的人多太多了,火鍋省的大火鍋店一天接待上萬客人稀疏平常,這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是無法實現的。
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方便地吃火鍋,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
“吃火鍋體現的是生產力和物質文明的發達程度。我們搞出了銅火鍋的時候,同時代的其他地域,基本上都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階段。”劉長安吃完小海兔,開始燙白菜梗,順便問道:“這個李夾馬是什麼人?你不要總是隨隨便便就想著殺人的事情,尤其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其他時候可以想想。”
“我知道了。”李洪芳精氣神十足地回答,又仔細回憶了李夾馬這個人,“我懷疑他並不是對考古,文物或者曆史研究感興趣,他一直是在尋找什麼寶貝,就像鷓鴣哨一直在尋找雮塵珠一樣。”
劉長安也是行家裡手,看盜墓小說的時候,對照著裡邊的故事,很有代入感,其實真實的盜墓生活,沒有小說裡那麼精彩,也沒有那麼多反轉和故事,不過小說畢竟是小說,這麼寫才好看,紀實文學一般沒有小說那麼紅火。
可惜盜墓流的小說現在也不那麼紅火了,終究回歸到了小眾市場,很多小說偶爾摻雜下盜墓的副本,倒是很有趣……其實和考古相關,結合新媒體寫作風格的相關內容,卻很有市場了。
在一個進步的國家,方方麵麵都在進步,人隻有不停地學習和進步,才不會被淘(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