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1)

卓思衡萬萬沒想到,給弟弟找學校,他還得考試。這跟答策論有什麼區彆?措辭需要的腦筋一根兒都不會少。唯一的不同是,這道題他已經有了答案。當初在禦前聽到此事,卓思衡便於心模擬解決方案,隻是他不是學政口的官吏,對個中細節知之甚少,單從幾位大人及皇上口中了解的內情終究有限,如果真的實施還得親自搞一番基層調查才合理。因此,他並不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是萬全之策,不過是一時鍛煉腦力的小自測,許多想法隻有理論支撐沒有實際操作空間。但眼下正是需要不這麼完美、但是聽起來是他認真想過的答案。卓思衡沉吟之際,佟鐸已飲了口茶,和顏悅色道:“你如今禦前奔忙,小心謹慎些是對的,不過你我此番論述不涉及我朝機要軍情或是施政根基,不過是絮語幾句,老夫也隻是想聽聽後生晚輩的高見。實在無需太過緊張。”卓思衡哪是緊張,這種突然襲擊的遭遇戰總得給他一小會兒整理思路,才過去十秒就讓他交卷,皇上都沒這麼嚴苛!不過卓思衡心念頓閃,可能當臣下的確實要比皇上腦子轉得快點,佟老大人焉知不是這樣鍛煉出來的。好在他已想好如何準確且克製表達自己的意見,謙虛笑道:“那晚輩就拙言獻醜了。”佟鐸也很配合地撂下茶盞,好整以暇。“國子監太學為三者子弟而設:官宦、世家、貴戚。然而其實從設立當初,這個製度與另一個製度有著致命的矛盾。”卓思衡正色不笑說話時有種天然的嚴肅感,即便聲音仍是清澈透亮的,“那就是恩蔭。”佟鐸靜聽此言麵色沉靜如水,唯獨眉峰有極細微的浮動。“三者子弟皆可恩蔭入仕,若家中少些督促,自然無需勤苦便手可摘星辰,雖然恩蔭的品階不如進士出身,但仍可位極人臣。既然如此,他們又何須在國子監太學寒窗苦讀?”“依卓侍詔的意思,恩蔭是否該免去才對?”佟鐸笑著問道。卓思衡心裡想的是您老彆給我挖坑,臉上則展開笑顏:“不可,恩蔭祖製極是得當,所恩所蔭也皆是該澤之人。廢去便是自斷一臂。”本朝恩蔭的規矩很簡單,有爵位的人家、四品以上官吏、皇上特批的先進典型以及自己家親戚,這幾種人家的孩子都可以享受無需科舉便能做官的優待,雖然這種官的可選範圍和晉升空間都小了很多,然而卻實打實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捷徑。這是政權籠絡統治階級最重要的手段,是穩固人心的基本國策,是封建王朝統治的一個底層邏輯,絕對不能廢止。佟鐸當然知道卓思衡所說的自斷一臂是什麼意思,隻是這種話不必明說,他點頭示意卓思衡繼續說下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