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咱們分家不分心,作為兒媳婦我表態,以後肯定還是一如既往支持曉船他們好好讀書,爭取能上個好大學。也肯定會孝順您,你就安心吧!”花想容一開腔,於桂心裡穩了。兒子好說話,怎麼折騰都沒事。但兒子成家之後,一個家最容易出現矛盾的就是兒媳婦各有小算盤。現在還沒有伏弟魔這樣的名詞,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有的媳婦吃裡扒外,把婆家的財產巴拉到娘家的也不少。花想容這般表態,雖然還要以觀後效,但是於桂心裡挺高興的,她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看錯,給兒子找了個好媳婦。於桂上前拉著花想容的手,真誠地道:“小容,你原來家境那麼好,到我們家吃苦受累,任勞任怨,我這當媽的心裡慚愧啊!”說到這,於桂眼圈紅了。說分家,也是於桂為了兩個小家庭著想,不想拖累這兩個小家。紀曉帆和紀曉舟也默然。紀家窘迫的狀況一目了然,主要是家底太薄了,不然兄弟倆早有創業的想法。村裡現在也有不少年輕人做小商販,走街串戶,還有到縣城擺小攤的,彆看不顯山露水的,但這兩年村裡也有萬元戶出現,刺激了大家的神經,也讓紀家兩兄弟躍躍欲試。不過創業需要拿出投資的第一把米,沒有這把米,哪有後續的發展?花想容輕輕拍了拍婆婆的手背,寬慰道:“這個年代遍地是黃金,隻要我們敢想敢做,一定能夠改變現狀的,說不定村裡下一個萬元戶就是咱們家了!”聽到花想容這窩心的撫慰,於桂開心地笑了,用手背抹了抹眼角的淚花說:“這麼多年來,這幾天是媽最開心的日子,老大生了兒子,小容你又那麼懂事。”紀家倆兄弟和於桂抽空又商談了分家後一些細節問題。這時,紀雨荷和花想月懶洋洋地從屋裡出來了,明顯才睡起床。紀雨荷見餐桌上沒有吃的,覺得挺沒麵子的,問道:“媽,早飯呢?”“什麼早飯?都快要吃午飯了,你也不看看睡到幾點了。”於桂不滿地道。紀雨荷若是一個人的話,她不吃飯可以,可是人家花想月是富家小姐,嬌滴滴的,怎麼能不吃早飯呢?而且此時花想月正眼巴巴地看著她,讓紀雨荷覺得自己太沒排麵了,連早飯都沒安排。於桂看到了跟在女兒後麵的花想月,這才恍然大悟,家裡還有客人,於是趕緊道:“喲,我都忘了小月也在家裡,我去煮兩碗糖水蛋,你們先墊一下肚子,一會也快吃午飯了。”“行。”紀雨荷一聽媽這樣說,想起糖水蛋的美味,就高興了。花想月出來不和花想容打招呼,花想容也懶得和她說話。 花想月眼睛帶著勾子,不時偷偷掃瞄著紀曉舟。紀曉舟仿佛沒看到她似的,隻顧和紀曉帆說話。花想月放肆地打量著紀曉舟。紀曉舟鼻梁高挺,側臉看過去就跟古代希臘男神像一樣完美無瑕。他的皮膚是小麥色的,身上穿著一件大學運動會發的黑色圓領T恤,把結實的身材展露無遺。花想月忍不住和紀曉舟搭話道:“姐夫,聽說你在大學裡是優秀運動員?運動會還拿了短跑和跨欄兩個冠軍?你怎麼能這麼厲害?”紀曉舟也不好完全不搭理花想月,淡淡地道:“學校裡的情況你是怎麼知道的?”花想月笑眯眯地說:“我們一中不是也有一個天大的校友嗎?我就是問他才知道的。”花想容在邊上聽著這些,感覺花想月早就對紀曉舟有想法。但其實花想月如果想嫁給紀曉舟也不是沒有機會的,於桂去提親的時候,她可以明確表態要嫁給紀曉舟,隻要花明和林秋琴願意就行。當年花明許下承諾的時候,並沒有說明是大女兒還是二女兒,如果花想月想要嫁給紀曉舟,那就沒有花想容什麼事了。不過林秋琴那麼勢利的人,紀家這麼窮,她根本不可能把親生女兒嫁給紀曉舟。林秋琴一心想讓花想月考上大學,然後嫁個體麵的人家,讓小三出身的她揚眉吐氣,所以最後自是安排花想容嫁紀曉舟了。但千算萬算,林秋琴沒有算到,原來花想月喜歡紀曉舟……自從她和紀曉舟結婚後,花想月就經常出現在紀家,借口是和紀雨荷一起玩,兩人同吃同睡,同出去玩,弄得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們倆是親姐妹呢。花想容看破不說破,花想月在紀家進進出出,無非就是想讓紀曉舟注意到她。花想月還真有乃母當年的風範,當著人家老婆的麵,也敢勾搭對方的老公。吳雪月在坐月子,自然不可能出來參與分家的過程,紀曉帆隨後把這事告訴了她。吳雪月心裡當然高興,這麼多年,丈夫為了紀家全身心投入,她都沒有抱怨一句話。看來婆婆還是明理的,一看到他們有了孩子,就讓他們分家過自己的小日子。婆婆的這點善意,吳雪月還是能體會出來的,於是她對紀曉帆說:“分家的事,你們倆兄弟既然商量好了,就這麼辦吧,媽年紀大了,靠她一個人也不可能養得了曉船和雨荷。我看他們倆都挺有出息的,讀的都是一中,如果考上大學,聽說讀農林類的還可以發飯票,助學金,都不需要怎麼花錢,到時候負擔就輕了。”“看他們興趣吧,如果他們不喜歡這些專業,我也不能強逼他們,到時再說,我相信一定能磚窯搞起來,有了錢,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紀曉帆道。吳雪月於是問丈夫:“曉帆,你怎麼忽然想要承包村裡的磚窯?磚窯年年都虧損,我心裡直打小鼓!”“唉,你不知道,磚窯年年虧損是有原因的,除了大鍋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人中飽私囊。有人少計產量,偷偷把扣下來的磚私賣了,錢放到自己口袋裡。”吳雪月一聽大為震驚:“這可是公家的財產,還有人敢這麼做嗎?”
第二十一章 最開心的日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