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南澇北旱,又是一年災年,似乎預示著大宣朝的朝政已經搖搖欲墜。
大宣朝的國土麵積大,總有地方是風調雨順,是個豐收年,當然也要上交糧食。
災民要趕往京城,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畢竟哪怕是欠收,也是要交糧食。百姓們也是交人頭稅,甚至還有不少的地方官員,為了得到‘三年清知縣,十兩白花銀’,都會巧加稅收。
就算百姓吃不上飯賣兒賣女,該交的稅還得交,不交小命就不保。
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賣掉,那老百姓還真不如死了算了。
豐收之年,老百姓勉強的活下去,隻要是災年,老百姓們就沒有任何招架的餘地。
地裡的糧食顆粒無收,直接淪為了災民,隻能被迫遠離家鄉,去尋找求生之路。
也有些地方,地裡的糧食欠收,好不容易一點糧食,自己還沒吃呢,就被官府強硬的收走了。
畢竟對於朝廷的官員來說,每年的稅收豐收不豐收代表著自己的政績。
良好的政績才能升官,升官就是為了更多的利益,所以為了粉飾太平,為了自己的政績,不少官員什麼事兒都能乾出來。
至於老百姓的死活,那誰管呢?!
~~~~~~~
皇宮,金鑾殿。
“災民聚集京城,不到百裡之地,一日之內就可以趕到京城!文武百官怎麼不說話了?趕緊說說到底該如何辦!”
文離帝憤怒的喊道,直接將手中的茶杯扔到地上。
“皇上恕罪,臣等罪該萬死。”
文武百官沒有其他的話就這一句話,這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
文離帝和陳太後就發現平時這些官員們一個個的挑撥離間,派彆之間的鬥爭,個個都能出謀劃策。
現在該做正事了,沒有一個人能衝上去。
就連袁太尉都是眼觀鼻,鼻觀口,閉上嘴巴一句不說話就等著開熱鬨。
文離帝是越來越生氣,小小年紀就被氣得鬱結於心,他可不能被氣出吐血。
最後還是高丞相站了出來,小皇帝是他的女婿,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能放棄。
當然高丞相也沒那麼無私奉獻,用朝廷的糧食賑災,成就自己的名聲。
“臣以為依循古法,賑災救民,發放救濟糧,隻需要半年的時間,明年開春遣散災民回籍地,一切就迎刃而解!”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若有其他官員有更好的賑災方法,或解決災民的方法,本官一定會退位讓賢。”
高丞相此時站出來就像是力挽狂瀾的巨人,言語間帶著謙遜。
在其他官員耳中:誰想找死就站起來!
文離帝感動呀,恨不得當場認賊作父:“朕就靠高丞相了!”
高丞相立刻謙虛的表示:“這都是臣應該做的事,為皇帝陛下分憂,乃是臣子之本分。”
文離帝和高丞相都在演戲,表演一出君聖臣賢的大戲。
文武百官看在眼中,表麵上卻感動,心裡早就罵罵咧咧了。
‘這一出演了多少次了?數不清了’
‘又來了又來了,小心眼兒的皇帝帶著他的老丈人又來了,’
‘真是醉了,小皇帝徹底被拿捏了,誰敢出頭?出頭的忠臣不都被搞死了。’
文武百官能留到現在的都是聰明人,聰明的忠臣早就被弄死了,剩下的人都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大多數的朝廷清官,頗是看不起高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