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 番外·後世論壇(修諡號)(1 / 1)

程婉蘊到底上了年歲,沒等女官選進來,忙完過年的事兒還真病了一場。

倒也不能全怪累的,她貪吃,才剛進四月,天氣才剛剛暖和起來沒兩天,就興致勃勃要燉奶凍,這東西燉好要靜靜地涼一會兒,若是能用井水湃過,口感會更好,她沒忍住,吃了以後腸胃便鬨了起來,兼之春日天氣驟變,於是又添上幾l分風寒症狀,來了個上吐下瀉發燒咳嗽混合感染。

可把胤礽愁壞了,叫太醫瞧了幾回不好,還發了脾氣,這是皇上登基以來頭一回疾言厲色,嚇得兩個太醫都一骨碌跪倒在地,瑟瑟發抖頭都不敢抬起來,還是屏風後頭程婉蘊看不下去了,這當皇上的都不可避免有醫鬨的毛病,便示意青杏將她從床榻上攙扶起來,隔著屏風輕輕咳了一聲:“皇上。”

兩個本以為死到臨頭的太醫忽然聽見頭頂萬歲爺噴火一般的聲音因這一聲算不上多有力的呼喚而戛然而止,約莫聽著萬歲爺重重運了幾回氣,才忍下氣嗬斥道:“滾吧!”

兩人躲過一劫,連忙拎起醫箱要跑,又聽身後皇上說:“等會兒,你們不是說要食補與藥補雙管齊下麼,那便將食譜說上幾l樣來。”

他命人鋪了紙筆,竟要親自執筆記下,兩個太醫心底不免微微吃驚,連忙賠笑道:“是,《千金方》曾說春日當‘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且主子娘娘如今體虛,食補便宜選用清淡溫、能夠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平日裡喝些山藥鵪鶉小米粥、荸薺百合湯、蘑菇燉龜肉……”

“我可不吃龜肉!”屏風後頭立刻傳話出來。

胤礽忍笑,將筆擱在筆山上,對著兩個茫然的太醫擺擺手:“行了,你們下去吧。”

等人走了,胤礽便又轉過屏風來,側身坐到床榻邊,摸了摸她的額頭,歎道:“幸好不燒了,否則不論你如何求情,朕也要狠狠罰太醫院這群庸醫不可。”

程婉蘊搖搖頭,拍了拍胤礽的手安撫道:“皇上萬萬不可,太醫院如今做出了多少濟世救民的好藥來,風寒這病本就要捱上七八日才能好,這不能心急,也怪不得太醫。”

太醫院已經走到微生物觀測的前列,肺結核杆菌的減毒疫苗已在死刑犯身上開始試用了,如今醫科也每年單獨取士,征收民間妙手回春的大夫進太醫院,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麵走去,雖隻是一小步,但跬步千裡,那不遠的未來,總有一日能到達的。

胤礽也是關心則亂,他撫了撫阿婉還烏黑的發絲,輕輕道:“今年早些去圓明園住吧。宮裡又冷又陰,不利於你養病。”

正好年過完了,也沒那麼多勞心勞神的瑣碎之事,程婉蘊便點點頭。

不帶孩子,也沒帶其他人,帝後二人駐蹕圓明園,往後的每一年,仁徽帝幾l乎都是一開春就與皇後在湖光山色之中享受園居生活,因沒有其他閒雜人等,兩人都放鬆下來,也不在乎那些規矩,相依相伴許多年也就過去了。

後世的人大多是從《仁徽帝起居注》、《女官學宮》、《何保忠自敘》

等正史、野史史料裡挖掘出了不少有關仁徽帝與孝貞景皇後的愛情故事(),諸如“誰說帝王絕情?仁徽帝與孝貞景皇後的愛情故事⑥()_[()]⑥『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到底有多動人?”、“大清史上第一位漢人皇後,仁徽有多愛皇後程佳氏”、“孝貞景皇後,仁徽帝一生摯愛”、“細數清朝最愛妻的皇帝,仁徽帝必須排第一!”等等營銷文章數不勝數。

論壇開貼每每提到二人,也是平地起高樓,熱度超高。

“仁徽帝在當太子時,就已有側福晉、幾l位侍妾,之後又大婚迎娶了太子妃、納了兩位侍妾,孝貞景皇後初入宮不過一小小格格,她何德何能,能受仁徽帝一生寵愛?”

這帖子裡引用翻譯了不少國內外有關二人的史料內容,據史料記載,仁徽四年,皇後得病,仁徽帝為此提前近三個月移駕圓明園,隻為方便皇後養病,且在園居期間,偌大的圓明園便隻有帝後二人以及皇後所養的烏龜和貓一起居住,連膝下幾l個兒女、媳婦、孫輩都甚少恩旨留宿。

“從《仁徽帝起居注》可以看到,仁徽帝在登基後不僅從無召幸其他妃嬪的記錄,甚至連單獨留宿在乾清宮的記錄都有限,皇帝若是住在紫禁城,便幾l乎日日宿在坤寧宮陪伴皇後,每年還會為皇後的龜題詩、寫對聯,若移駕圓明園,甚至會不顧帝王的身份,為病中的皇後親手熬粥煲湯,他與皇後的晚年,除卻出宮遊玩的時間,幾l乎都在圓明園中一起度過了。”

點開那瞬間翻頁的帖子,還有更多網友的評論:“何止,仁徽帝根本就是黏老婆大狗好不好!他根本離不開皇後一步!他和皇後的長女固倫長公主額林珠不是和親蒙古了嗎,有一年木蘭行圍,固倫長公主提出想請皇後經密雲越過長城,通過承德進入草原,然後駐蹕長公主府住一段日子,皇後欣然同意,但因當時正值大清跟英吉利等國爭奪太平洋海上霸主地位的關鍵時刻,仁徽沒法跟著去,隻能跟老婆分開。皇後在長公主府大概就住了半年吧,你們知道仁徽帝給他老婆寫了多少封信嗎?半年六個月,一百八十多天,寫了89封信,平均兩天就得寫一封,有一半的信是表達思念,還有一半是催皇後回京的,真服了啊。甚至皇後回信寫得少點,仁徽帝還會委屈巴巴地在信中寫‘相彆甚久,所言愈短,朕心甚痛。’然後還要照例催一下皇後回家‘春暖花開,冰雪消融,元寶已出土走動,朕釣蝦喂之,竟扭頭而走,可惡至極,阿婉當儘早歸來教之。’這些原信件如今還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有去故宮玩的寶子一定要去看!把人笑富了好嗎!”

“你猜仁徽為啥叫仁徽?孝貞景皇後是我大安徽人啊(我老鄉,驕傲叉會兒腰)!年號有那麼多寓意好的字可以選,他偏偏選了皇後家鄉的‘徽’字,他真的,我哭死!”

“樓上,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這個‘徽’字不僅有徽州、安徽的意思,還有出自《尚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的意思?徽字在《尚書》裡本來就是盛大、美好的意思啊,唐朝還有個年號叫永徽呢,仁徽選這個年號,應該是表達想要以仁政締結盛世的美好願望吧?”

() 我不管我不管(),仁徽帝就是愛妻如命!”

“弱弱回一句?()?[()]『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其實仁徽的原配應該算是太子妃石氏……隻是她不受寵又死得早,不然皇後估計還輪不著程佳氏來當呢,她也算小三上位了吧?”

“樓上腦子有疾乎?你管正經太子嬪叫小三?而且要說先來後到,程佳氏可是十五歲就進宮了,康熙二十八年就開始陪伴仁徽帝,那個石氏是康熙三十五年才冊封的好不!而且你都知道石氏不受寵啦,那到底誰是小三啊!”

在一堆熱鬨的議論中,還有另一位網友質疑道:“你們都那麼推崇仁徽嗎?可是他還蠻勞民傷財的哎,他十年裡給皇後蓋了三個園子,還有一個徽派的莊園,一共花了好幾l千萬兩,都能抵半年稅收了吧?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哎。”

“樓上,你不說仁徽時期國庫銀子翻了多少倍?仁徽帝很會掙錢的,而且康熙年間國庫能從一年三千萬兩漲到康熙六十一年的一年四億萬兩,也是還是太子的仁徽帝力主要開海遠洋的原因,後來才能發現澳洲!後來很多人都把發現澳洲、開拓新大陸的功績歸結給了康熙,其實我認為不論是發現澳洲、開發澳洲、治理澳洲,這些功績都應該算在仁徽的頭上,沒有他、沒有他那個被戲稱“史上唯一科學家皇帝”的兒子弘晳,就沒有大清的工業革命轉折,可以說仁徽一朝奠基了我們國家往後幾l乎兩百年的近現代工業基礎,沒有他,若是照著康熙那貪汙腐敗、不重吏治的路子走下去,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順帶提一嘴,孝貞景皇後開立宮中女官之製,後來成為女官科舉選才的先導,可以說打響了男女平權第一槍了。”

“仁徽已經很好啦,就守著四個妃嬪過日子,他爹康熙有封號的妃嬪一共65個,還不算那些沒名沒分的宮女子,而且老康太能活,仁徽上位都四五十了,他的妃嬪也都四五十,結果一不選秀擴充後宮,二不怎麼打仗,就隻是花錢給皇後蓋幾l個園子頤養天年、跟皇後一起出去旅遊怎麼啦?就他這個配置的後宮,你知道內務府比康熙時期節省了多少銀子麼?仁徽一共當朝二十五年(另太上皇時期十五年),就後宮人少這一項,起碼省出了4個暢春園!另外糾正一下,仁徽給皇後蓋園子的錢出自他的私庫,並非戶部的銀子,沒花老百姓的錢。”

“好萌哦,自己節儉但對老婆特彆大方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歪個樓,建園子得花不少錢吧,仁徽內庫居然有好幾l百萬兩銀子?他怎麼那麼多私房錢!”

“回上樓,應該不止幾l百萬兩,仁徽監國時期自掏腰包入股了他弟弟老九的遠洋海貿公司,算是大股東哦,聽說他內庫串錢的繩子都腐斷了,錢都還沒用完。”

“看吧,不僅對老婆好,還會掙錢!”

“你們彆腦補了,仁徽入股老九的海貿公司明明是為了控製這個關係不怎麼好的弟弟好不好,那麼掙錢的公司肯定要GJ控股才安全,可不單單是為了掙點私房錢。”

“驚!原來大清時期就有G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