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信的日子是六月十五,正是索額圖與明珠一行抵達尼布楚的日子。

與夢中一般,鄂使戈洛文一行還未趕到。

不同的是,到達尼布楚的當日,明珠便領著索爾圖幾人喬裝打扮成商賈潛入尼布楚城內,與邊民攀談。

世居尼布楚與雅克薩附近的居民大多為沙皇統治下的布裡亞特和溫科特族人,但由於葛尓丹入侵喀爾喀,導致喀爾喀部大量南遷,如今尼布楚城內外流亡的蒙古人也有七八百人了。

索額圖帶著張誠去勘察尼布楚城外的地形,明珠便信步在城中閒逛。

城中房屋大多低矮破爛,百姓無不麵黃肌瘦、衣衫襤褸,偶爾可見呼嘯而過的馬車駛入圓形穹頂、猶如尖聳高塔般的紅磚壘砌建築中,那些建築都被高達八米的院牆包圍在內,守衛嚴密。

明珠以為是哪位貴族王公的莊園,徐日升卻翻譯道:“那是修道院與教會。”

明珠望著那些高大的鐘樓,若有所思:“徐日升,沙鄂是個怎樣的國家?”

“如今沙鄂的國王名為彼得一世,他們都是虔誠的東正教徒,修道院和教會占有國家大部分的土地、領地和農奴,還有修道院衙門……”

明珠奇道:“還有衙門?”

徐日升點點頭:“親愛的明相,在沙鄂,王公、大貴族、修道院及教會擁有大量世襲的領地,他們對領地裡的平民有著絕對的所有權,對領地內的農民可以進行判決、鞭撻和拷問,猶如牛羊一般隨意處置……這些領民也絕不可以離開領主的土地,不論逃亡時間門多久,他們都將被追捕,連同他們的家庭。”

明珠聽到前頭還不覺有什麼,這不就是八旗包衣或者奴才麼?但後頭徐日升所描述的生活讓他都覺得這沙皇也太狠了些。

普通的百姓不僅要擔負著繁重的貢稅和各種無償勞役,領主還有權乾涉他們的財產、婚姻,就連領主的債務也需要他們來償還,百姓的人身財產全係在領主一人身上。

這又不同於大清的包衣奴才,這些都是正經的平民百姓吧?

“沙鄂的老百姓……都不會起義麼?”那邊老百姓的脾氣也太好了些?若是他們中原大地的老百姓,早已去他/娘的鋤頭一扔,糾集鄉民揭竿而起了,便如三百年前推翻元朝統治的前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般。

“會的,但都被鎮壓了。”徐日升便給明珠講述了幾次規模較大的農奴□□,明珠一邊聽一邊望著不遠處正領著骨瘦如柴的孩子沿街乞討的婦人,而那位婦人身邊,一隊兵馬正急匆匆地拖著一連串奴隸往西而去,黃沙滾滾,後麵還跟著數百輛輜重。

這是在抓壯丁?明珠立即讓徐日升去打探消息,不一會兒徐日升來回,的確是領主接到了沙皇的征召,將帶領麾下騎士與奴隸前往西邊參戰。

輜重帶那麼多,隻能說明……戰場很遠,遙遠之地發生戰爭,卻偏遠得連尼布楚的領主都被征召……明珠輕輕抖開折扇搖了搖,思忖著,或許這才是沙皇不得已向我大清求和的真

正原因?他們一定在西邊與其他國家發生了大戰,不能再與大清為敵!

沙鄂西線陷入戰爭,那他若是讓尼布楚的邊民和流亡的蒙古人知道清廷已陳兵對岸,能夠幫助他們脫離沙皇的殘暴統治,這些受儘折磨與苦難的百姓會如何呢?

一旦尼布楚發生叛亂,鄂使還有心思與大清討價還價麼?

我大清開何價錢,他們都得接著。

哪怕已入夏,尼布楚依舊涼爽,清風徐來,吹動了明珠漿洗得筆挺乾淨的青衫。他勾起嘴角,抬手敲了敲仍在滔滔不絕的徐日升:“走吧,回去了。”

此子一落,攻防易手矣!

胤礽看到信寫到這兒不由大讚!

他幾乎要激動得站起身來,但還沒起身就撞到了床架子,哎呦一聲又坐了回來,倒把靠在另一邊專心打絡子的程婉蘊嚇了一跳,但看太子又已一副專注得旁若無人的模樣,便隻是搖搖頭,繼續低頭編絡子。

她看得分明,這信封外頭的火紅蠟封上蓋的是太子私印,這是一個能帶走太子私印的人給太子寫的信,她還是不看不聽為妙。

胤礽望著信中內容眼眸閃亮,愈發感慨自己向皇阿瑪諫言請明珠一同前去和談果真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在那個夢中,舅舅到了雅克薩也先去勘探了城防、地形,提前擬好了若是和談不成該做如何的軍事部署,但他從未關注過城中百姓和喀爾喀部南逃的蒙古牧民。

在夢中那十六日艱難的和談中,鄂使是步步緊逼一步不讓,陷入被動的舅舅卻不得不一再讓步,最後甚至派徐日升提出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戈洛文卻依舊不願意放棄雅克薩,雙方不歡而散。

這都是因為連鄂使都能看穿舅舅不是一個精明的談判家的緣故。

索額圖幾乎做好了要開戰的準備,沒想到最後促成和談的導火索,正是尼布楚邊民與流亡的蒙古人。他們受夠了這樣的日子,聯合起來對尼布楚城發動了進攻,他們欲投奔大清,希望能夠與大清使團三千水師聯合進攻尼布楚。

這下戈洛文才坐不住了,因為正如明珠揣測的一樣,此時沙俄正為了奪取黑海的港口與奧斯曼帝國作戰,根本無暇顧及東方,若真的與大清爆/發戰爭,戈洛文就徹底辦砸了差事,回去難逃一死!

於是,在夢中,他嚇得連夜派遣使者邀請索額圖再次談判,這次他們草草同意了清廷最後的邊界建議,不敢再有絲毫得寸進尺。

但對大清而言,這不過是最糟糕的好消息。

雖然促成了和談,卻沒有將大清應有的領土爭取回來,永遠地讓出去了一大部分國土,胤礽沒有夢見皇阿瑪對舅舅是如何懲治的,但他看到了皇阿瑪強忍的怒火與失望,哪怕看在額娘和他的麵子上,犯下這樣的大錯,之後舅舅在皇阿瑪心中的地位定然遠遠不如明珠了。

而今,在淩士晉的信中末尾,明珠已開始派人暗中接觸那些流亡的蒙古人和尼布楚平民,在鄂使到來之前,一張大網已然緩緩鋪開。

胤礽長

長地呼出一口氣,起身趿鞋,走到桌邊,將那封信放到燭火上方,看著它被一點點火舌舔舐成灰燼。

燒完了,他回身就把程婉蘊從背後抱住了。

“嗯?()”程婉蘊正準備咬線,差點沒咬到自己舌頭,“爺??()『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我太高興了。”背後傳來甕甕的聲音,一顆大腦袋貼在她後脖頸,熱熱的呼吸一下一下拂過來,“阿婉,我不能告訴你,但我真的好高興。”

程婉蘊便笑了:“既然高興,既然長夜漫漫又無心睡眠,不如我們起來吃烤串?”

“嗯?”這回輪到胤礽懵了一下,“此時?”

“今晚月色好,我們烤點茄子和韭菜,再喝點荔枝酒,多好呀?”

聽起來是不錯。

一個是心神激蕩睡不著,一個是喝粥喝夠了嘴裡沒味總想吃點彆的。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又窸窸窣窣穿衣,叫來守在外間門直打瞌睡的何保忠。沒一會兒,後罩房院子裡的黃紗宮燈又點亮了,青杏親自去膳房裡拿肉和菜,幸好鄭太監習慣了留著兩眼灶不熄,立馬就能撿出燒得紅紅的熱炭,小太監們把肉切成拇指大小串在竹簽上,沒一會兒就串了三十來串。

至於程格格吩咐的蒜蓉烤茄子,鄭太監沒做過,青杏說格格要自己動手,便調好蒜蓉裝好各類調料,領著人直接殺到後罩房院子中來。

院子裡已經擺好了烤爐和烤架,清人向來是吃燒烤的行家,但他們烤牛羊、烤鹿肉得多,像程婉蘊這樣烤素菜的還是頭一回。

程婉蘊綁了袖子,將新鮮的大茄子對切兩半,在茄子片上切花刀。鄭太監已經備好了蔥、尖椒、炸蒜蓉、辣子醬,躬著身子目光炬炬地學著。

胤礽也是頭一回見還沒處理好的食材,也背著手饒有興致地瞧。

程婉蘊將茄子刷上油放在烤架上烤至深褐色,鮮嫩的長茄子在炙熱火紅的炭火燒烤下,被烤得爆裂開來,便趁著這個時機,順勢將濃鬱的蒜蓉、尖椒、辣子都厚厚地刷上去一層,這一連串動作快速手法嫻熟,胤礽不由好奇道:“你在家裡時常下廚麼?”

“我的太子爺,我阿瑪隻是個七品小官,家裡廚娘都是請的短工。”程婉蘊在煙火氣裡抬臉笑,“想額外吃點什麼,自然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茄子烤到上頭的蒜蓉都在微微冒油,程婉蘊撒上孜然粉,這滿院子都是濃鬱炸蒜蓉的香味了,程婉蘊一並烤了四隻,取了個色澤黃亮最大的給了太子:“太子爺,您賞臉嘗嘗,以前我家幾個弟弟妹妹都纏著我烤呢,這個他們最愛吃了。”

胤礽真是沒體會過這樣吃東西,沒有滿滿當當的膳桌和圍著伺候的人,隻一張小馬紮、一張矮幾,麵前就是煙氣升騰火星點點的烤爐子,天上月亮昏黃,他披著點點星光,就這樣端起個盤子,屈著兩條腿,低頭咬下一口還燙嘴的茄子肉。

唐朝的詩人劉禹錫曾作竹枝詞,說“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門煙火是人家。”

如今,他麵前沒有桃李,也沒有山景雲霧,卻依然有種仿

() 佛置身山野之感。

程婉蘊已經又烤上了土豆片、韭菜和饅頭,鄭太監和三寶圍著烤架烤其他幾樣肉串,胤礽辣得臉紅唇紅,對著程婉蘊招手:“讓奴才們忙活去,你隻管坐著。”

“這幾樣烤完了就成。”程婉蘊之前吃得太清淡,一時不敢吃太多重口味的,因此把手上的素菜烤完裝盤,“我在家裡也這樣,弟弟妹妹們全跟餓了三年似的狼吞虎咽,等我洗了手過來,連竹簽都給舔乾淨了。”

她回身走過來,鼻尖上沾了抹灰煙,逗得胤礽噗嗤一聲笑出來。

“咪咪的臉都比你乾淨了。”青杏已端來盥洗的水,胤礽拿自己的帕子笑著給她細細擦了臉,“你有幾個弟弟?都幾歲了?可還上進?”

“大弟弟十二了,我進宮前,他剛過了童生試,很是勤勉。”程婉蘊依偎到他懷裡,“二弟十歲,很是頑皮淘氣,每天都想方設法翻牆逃學,不知挨了我阿瑪多少打,但就是不改,阿瑪發狠說以後得叫他投軍去。但二弟也是個好孩子,他每次出去玩都記得給我和祖母帶東西,有時一個泥人、一隻草編螞蚱,都能哄得我跟祖母開懷大笑。”

胤礽卻精準地捕捉到信息:“你原來在祖母院子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