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尚不知道北方諸侯們真敢聚眾打豫州的主意,她正在糾結如何攻打嘉城。嘉城外有一條又長又深的護城河,且在嘉城之後,有波濤洶湧的嘉江阻礙前行。

揚州刺史陳溫打算借嘉江最後一搏,不成就北上投奔袁紹,因此在江麵上準備了大量的船隻和水軍。

豫州兵都是北方人,本來就不擅長水戰,甚至連正兒八經的水軍都沒有。荀彧攻打揚州帶的二十艘船隻和兩千水軍,還都是從荊州調撥過來的。相比之下,揚州的一萬水軍算得上規模龐大了。

荀彧建議燕綏徐徐圖之:“以我軍如今水師,可不是陳溫之敵。而且對方是打算在我們攻打嘉城時來個內外夾擊,這可急不得啊。”

周瑜亦建議穩紮穩打:“主公,不妨在整頓揚州的時候原地訓練水軍。更何況自從接手了揚州過半地盤,不論是賑濟災民還是糧草輜重供給軍隊,每天都是巨大的數目。在這樣的情形下,即使攻占更多的地盤,也難以負荷啊。”

燕綏皺眉說:“原地訓練水軍進展必然緩慢,北方人哪有多少擅長水性的,站在船隻上不暈船就算好了。”

她其實有心將蔡瑁調過來,但若是讓蔡瑁心生芥蒂,或者動了彆的心思,在這戰爭的時候出了什麼意外又不好。

“占領城池是負擔,僵持在這也非良策。算了,還是看得開些。不管花費多久占領揚州,我們軍隊在未來的一年半載都是要駐紮的。”燕綏道:

“文若,你覺得將蔡瑁調過來,對上揚州水軍的勝算有多大?”

“若是抽調荊州水軍一萬,則勝負未知也。”荀彧道:“荊州和揚州水軍未經曆大的戰火,孰勝孰強,難以預測。”他話鋒一轉:“但荊州初定,貿然調任蔡瑁,怕是橫生枝節。”

“蔡瑁背後家族龐大,論理他結黨營私、家族大規模經營商務,都同我們法度不符。”燕綏解其意:

“雖說蔡瑁現在將商務名義上交給遠親打理,還信誓旦旦地同門人、親眷劃清界限,不再行內舉不避親那一套,但我時常收到他的舉報。”

審計署也反應了問題。

“主公行事作風蔡瑁看在眼裡,他現在謹小慎微行事,都是在擔心主公對他出手。”荀彧道:“若將其調來揚州,焉知他不會多想?”

“荊州各地太守都牢牢把控了軍權,賈詡和程昱亦壓製了蔡瑁。而且,雖然大考提拔的新人們進入職場,蔡氏在荊州士族中的影響力會進一步下降。”燕綏蹙眉:“我不怕他有反心,但若是反了,也是一樁麻煩事。”

所以去荊州時候,為了穩住蔡瑁,她可是又參加宴請又回送禮物表示親厚和安撫,隻等慢慢削弱蔡氏的力量。

周瑜不說話,心下暗想:若是主公攻取揚州之後,將當初拉攏潁川士族手段徐徐圖之,而不是雷厲風行,那不出個兩到三年,這揚州的才子定然會踴躍躋身帳下。

但顯然,主公性子並不是很想等,而且對揚州士族並沒有多麼放在心上。

周瑜忍不住歎息:說白了還是揚州讀書人遠少於豫州(),所以隻要在豫州的統治穩如磐石、教育持續推進?()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那麼把揚州、交州這些人少地方的士族都棄之不用,也有人來管理州郡。

“難以掌控之人,素來讓人不安。但這蔡瑁性格,據情報顯示,卻很好猜。”法正大膽建議說:“不如主公去信,讓他調撥五千水軍前來,領軍將領也由他推薦,彰顯倚重,重點則是調船隻來,越多越好。”

燕綏道:“但五千水軍依舊不敵揚州。”

法正說:“我們豫州軍隊不擅長水戰,何必用短處同揚州硬碰硬呢?我有一計,可以揚長避短,變水戰為陸戰。”

“哦?”

眾人紛紛看向自信的法正。

“隻要用鐵鎖將大船連起來,環環相扣,那就不畏懼對方的船隻。這樣在船上也如履平地,我們的豫州兵卒可以繼續用鐵箭、連弩對戰敵軍。”

“這是個好辦法,但……”周瑜提出異議:“若是對方用火攻,豈不是火燒連船,連跑的地方都沒有?”

這可不是赤壁之戰曹操吃的虧麼。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火攻得準備大量的火油、火箭,對方不知道他們鐵鎖連環的情況下,沒有辦法輕易火攻。

而且,這個季節……

法正道:“這季節盛行東南風,就算對方用火攻,也隻會反噬到自己。”

燕綏采納了法正的計策,一個月後果然不出意外,不但攻占下嘉城,他們水軍還大破揚州軍隊的最後一擊。

眼看兵敗後再無抵抗之力,陳溫很有自知之明地扔下了郡縣,帶著自己的嫡係軍隊五千人和大量的金銀財寶、輜重糧食跑路了。

揚州接連兵敗、刺史又跑路,剩下的郡縣也沒有強硬抵抗的決心,尤其是中下層的官吏和兵卒們,他們聽說了豫州強大銳利的武器和豫州刺史能一炮轟破城門的神秘力量,麵對對方壓倒性的優勢,著實瑟瑟發抖。

而且,豫州軍秋毫無犯的好名聲起了很大的作用。既然抵抗會死,不抵抗換個郡縣上司照樣活著,誰會拚死抵抗呢?

到了盛夏來臨的時候,揚州已經儘數收入豫州囊中。此時,豫州的冬小麥早已經收割完畢,支援了揚州一波。春小麥在農曆六月收割完畢,現在也在運往揚州的路上,補充軍營糧草的同時,還有餘力賑災揚州。

燕綏也如願以償,在揚州種上了水稻和油菜。因為雜交水稻的重要性,她讓荀彧找來有經驗的老農打理,並親自巡視稻田。

又對官場和道路交通規劃做了一番建設後,燕綏才要不疾不徐地啟程回豫州。

她雖然不急,下屬都有些著急了。豫州送公文和信件的頻率是一天比一天高,甚至到了一天兩封的程度。

荀彧都忍不住催燕綏了:“多地斥候傳來消息北方軍隊集結有異動,主公還是早日回到豫州坐鎮的好。”

燕綏不以為然:“有奉孝在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