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德,這是周瑜他爹啊。”孫策大踏步走到周異身旁,著急道:“有話好好說,彆揪衣領啊,伯父都快喘不過氣來了!”

認出這是以前常來自家找周瑜玩耍的孫家大郎,周異不由詫異道:“孫郎怎麼在這裡?”

在軍中切磋過的孫策和張飛不打不相識,並肩作戰中關係已經親近了不少。聽他這麼說,張飛就鬆了手,反正這高高瘦瘦的文人在自己麵前也跑不掉。他端詳著麵前的中年男人,和周瑜還真有點相似:“難怪他也知道那條密道。”

“看來是誤會一場,快快鬆手。”荀彧連忙走過來,親自辨認,認出來了故人:他先前在洛陽為官時,曾和尚未辭官的周異見過幾次,有些許交情在。

“文若,許久不見。”周異無奈一笑,拱手道:“聽孫郎和這位勇士所說,想必我兒是將舒縣密道告知了,莫非他也在此處?”

“正是,伯符去請周瑜來。”荀彧連忙請周異坐下。

“諾!”孫策應著,飛奔出帳了。

荀彧拿出自己珍藏的茶葉,親自為周異泡了一杯茶,綠茶的清香味很快在帳內彌漫開來。

周異摩挲著茶杯,笑道:“京城一彆,沒想到再次見麵竟是這般光景。”在這個車馬都很慢的亂世,往往告彆就意味著此生難見,周異也有些唏噓。

荀彧淡然道:“周兄還是當年的模樣,倒是沒什麼改變。”

在寒暄過後,周異便將袖中族長周忠寫給豫州刺史燕綏的投效信呈上。

荀彧修長的手指撫過信件,看完後神色動容:“沒想到以穩重著稱的周家,會壓上一場豪賭。”

“文若很意外嗎?”周異神情從容:“周家,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這天下,很快就不用依靠世家來治理了。”

“這麼一說也很有道理,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周異自信道:“周氏子弟不需要倚仗家世圍觀,我也相信瑜兒的本事。”

“這樣的大勢也是好事,真才實學才能為官,這樣官場能少許多沽名釣譽之徒。”荀彧將信合起:“使君收到信件後,也會大感欣慰的。”

這算是變相承諾了,周異微微鬆了口氣:“那咱們接下來是不是可以商量下破舒城的事情了?”

荀彧拱手笑道:“好,有周兄相助,想來這番兵力損耗可以降到最低了。”

“文若真是謙虛了,以豫州兵器之利和攻城之械,本來就不會有大的傷亡。”

在冷兵器時代,鎧甲和武器乃是軍隊的第一大倚仗。黃軍賊潰敗得快,昔年能被皇甫嵩以一敵十壓著打,最大的不足就是大部分兵卒連鎧甲和兵器都沒有,扛著鋤頭就上戰場。其實,多年沒有經過大戰的揚州武器都是些尋常的刀槍,有些生鐵打造的長刀還容易斷裂,根本經不起豫州兵的攻擊。

周異在陽城用高價買過當地打鐵鋪出品的鋤頭和菜刀,帶回來給家中族兄們看,眾人都對其堅韌程度驚歎不已。

連尋常的

農具都能鍛造成這樣,可見豫州的高爐煉鐵技術已遠遠領先其他州郡。

“還是要速戰速決,儘量減少傷亡啊,”荀彧歎了口氣:“我將這些兵卒們從家鄉帶出去,當然想讓他們全部平安歸鄉。”

有了周家相助,作戰計劃進展便更加順利。城中本來就有五百混進去的內應,當夜,更多的豫州軍通過地道潛入了舒城,藏在了周家大宅偏僻的宅院中。

翌日晚上,利用稻草人和足足有五層樓高的臨衝車吸引舒縣注意力後,荀彧讓大部分兵卒們悄悄地繞到東門的營地中。再裡應外合,由周家帶張飛、孫策等內應們殺了守城士兵,打開東門。

豫州精兵們縱馬衝入城內,勢如破竹地衝向廬江郡太守陸康等高官所在的衙門。不過一炷香功夫,便找到了尚在睡夢中的官員們。

“哪個是陸康?”張飛虎目圓睜,一手舉著火把,到處逡巡著。還真讓他看到一個在好幾個將領模樣的人掩護下往外逃跑的人,當即大喝一聲:“往哪裡跑?”

他揮舞著丈八長矛,大踏步走過去。

“翼德,我來也!”孫策長/槍一挺,也加入了圍堵的陣營。

在他身後,周泰提著長刀,一口氣砍倒了兩三個人。因為照顧到的人有限,所以這次攻城他隻帶了最勇猛的兩名學生,其餘的人都跟在周瑜的後麵,在相對安全的後方位置。

不過幾個回合,張飛就重傷了陸康。丈八蛇矛揮舞得虎虎生威,將圍上來的將士們打倒在地。

“翼德,主將吩咐過的,先挫對方士氣!”孫策連忙提醒張飛。

“俺殺得儘興,差點忘了。”張飛俯下身,毫不客氣地補刀了陸康,將他的人頭割了下來。

“你先走!”孫策用長/槍擊退出現在張飛麵前的敵軍:“快回城門那!”

“好,你好好保重啊!”經過提醒,張飛再不戀戰,他抓著陸康的人頭縱馬返回還在城門處和豫州軍交戰的舒縣大部隊中,張飛一路大喊:“太守陸康腦袋在此,爾等還不速速投降,降者不殺!”

明明滅滅的火光下,舒城的將領認出了太守那張灰白的臉,他們無心再戰,很快就繳械投降了。

整場戰爭打下來,豫州傷亡很輕,但荀彧沒有放鬆警惕,因為守城有時候比攻城還難。接下來,他們要在廬江郡站穩腳跟,並以此為陣地,向揚州東方和南方攻擊。

管控太嚴,容易引起反彈和其他郡縣警惕。但若一味籠絡人心,官場治理的基礎沒有打好,也會埋下隱患,日後早晚會爆發出來。

他采取了諸葛玄的提議:“這是打下的第一個郡的治所,文若不妨讓法正放手一試。”

“非常之時,應用高效的法子。”法正雷厲風行地將舒城所有的士子籠在一處,二話不說,開始兩輪強製的筆試。態度高傲、不屑於參加的就直接滾蛋。篩選出來還不錯的,由他、諸葛玄、荀彧麵試,周泰作為獨立監查人記錄。不配合的世家大族,該抄家的抄家,財產直接沒收,田地分給他們的家仆們。不過有周

家相助安撫當地大族,有一半的世家大族表了忠心。

“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世家看不到隱患……”周瑜心下暗暗感慨:等他們到了潁川的學院,發現他們的孩子未來都要和庶族精英競爭,世家之前倚仗的知識儲備、書本壟斷根本沒什麼用時,不知道作何感想?

說白了,他們現在的自信,不過是一葉障目的自信罷了。也許是世家一直壟斷著人脈和知識,給他們造成了一種我家兒郎最優秀的錯覺,周瑜發現有的世家有著盲目的自信,根本沒有意識到考試會給他們後代的前途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孫策說:“公瑾,你看你之前就是想太多,這不是大家投降得很快嘛,隔壁縣聽說舒縣被占領望風而降了,當地大族直接殺雞宰羊來迎接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