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示意了一下桌案上擺著的白紙黑字的小說,欣然道:“見友人安好,又有奇趣之物,這次真是來對了。”
或許彆人會羞於承認小說的精彩,他卻很坦蕩地說出來:“這樣的書本,可還有彆的?不管是什麼樣的,老夫都收了。”
燕綏奇道:“老先生不覺得小說乃是不務正業、並非大道?”
雖然人類的本質是八卦,根本難以拒絕小說,但像鐘繇這般直接強烈表達欣賞的讀書人不多。
“此言差矣,有的人看小說是圖一份熱鬨樂嗬,有的人卻能從中窺破為人處世的道理,”鐘繇回想著《東周列國誌》的內容,笑道:
“這本書明明適合所有人,我要多買二十本回去給小輩讀。”
不愧是自創了楷書字體的鐘繇,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杠杠的。這爽朗的性子正中燕綏胃口,她立即道:
“田莊冬日還會印刷一本新書,名為封神演義,不知道您聽說過沒有?”
鐘繇搖頭道:“這倒是沒有。”
“陽城的酒肆中有說書人已經在講裡頭的故事了,”燕綏為了引起鐘繇的好奇心,侃侃而談:
“書從盤古斬殺三千混沌魔神,開天後又以身化萬物、女媧補天說起,六道輪回皆有涉及,更有武王伐紂時的各方勢力爭鬥的全新解讀,看完之後讓人欲罷不能啊。”
此書謄寫出來後早已交給了說書人,即使沒有任何文化基礎的普通人都能理解,引導他們產生好奇心、討論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甚至興致勃勃地給神仙法力排名。
而且燕綏並不是原書照抄,雜糅了不少後世完善後的設定,使得構造的神仙世界無懈可擊、邏輯通順。她還將漢代人更喜聞樂見的一些要素加了進去,便於說書人在酒肆和街頭說給百姓聽。
對於大部分精神貧乏的東漢人而言,這無疑是打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自從說書人開始講這封神演義,酒肆每天人都是滿當當的。
後半部分,燕綏自然是夾帶私貨,諸神曆經封神大戰,已不插手人間事了,留下東海最後的仙人駐紮人間,在臨仙逝之前,他將最後的道術傳給了關門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法術便是一擊必殺之道術——揮袖間,火光衝天、所有阻礙都灰飛煙滅。
雖未提燕綏的名字,但知曉燕綏本事的人自然會代號入座。而且,這樣的必殺道術,除了肩扛火箭炮燕綏,還真沒有人能做得到,完全不怕冒領。
果然,鐘繇饒有興趣道:“可有樣書了?”
“有一謄寫了開頭的手抄本,但因為之後還要給工匠刻成陽文,怕是不能出借,”燕綏帶著歉意道:“若蒙不嫌棄,一會兒請到偏廳來試閱。”
“那某就卻之不恭了。”鐘繇正好要同荀彧敘舊一番,爽快答應了。
待鐘繇回到位子上,所有人都坐下了,荀彧命仆從把大木箱抬到桌案之上。
“會是什麼呢?”許多人伸長了脖子,已經翹首等待下一件奇珍了。
不過荀彧氣質擺在那裡,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下麵人不敢起哄造次。
荀彧淡淡一笑:“這下一件拍賣之物,便是夜明珠。”
隻見黑黝黝的木箱裡,小兒拳頭大小的夜明珠閃爍著幽幽的綠色光芒,照亮了自己周遭的小天地。
“哇!”台下爆發出一陣小小的呼聲。
夜明珠昂貴難得,這麼大、這麼亮的珠子更是瑰寶,世家豪族自然追捧。夜明珠可是一種身份尊貴的象征,更是討好天子、諸侯的利器。
早就聽說西域有寶石商人,偶爾會得夜明珠,機緣巧合下也有人買到,但那小小珠子哪裡及眼前這顆大而圓潤?
典韋昂然立在箱子旁邊,即使有人想衝上來扒著看,也忌憚他身側的雙戟。
荀彧話音剛落,便有人激動地舉牌出價了:“我出十金!”
“我出十二金!”有人立即站起身,舉著拍賣牌道:“某對此勢在必得,請諸位見諒。”
不待首先喊價的人有反應,第三道聲音加入進來,不甘示弱道:“我出二十金!”
燕綏感慨:不愧是有錢人的遊戲啊。順便偷偷扯出另一張紙,將財大氣粗叫價的人暗暗寫下來,這些以後都是可以薅的羊毛啊。客戶分級製度和信息庫得靠自己憑借一人之力先建起來了。
眼看場麵要失控,這些人一邊吵鬨一邊推搡,也不知是無心還是刻意,都要擠到夜明珠的箱子旁邊了。
典韋大喝一聲:“都安靜!”
竟是聲如洪鐘,巨大的聲音傳遍院子的每一個角落。
不但賓客被嚇住了,典韋自己也被聲音給震得耳朵嗡嗡叫:莊主給的神器真是不同凡響啊!
燕綏早有準備,放下了堵在耳朵裡的手指,示意護衛們貼牆列在東西兩側,增加震懾。雖說這些人不至於沒皮沒臉地哄搶,但誰知道有沒有人渾水摸魚呢?
“諸位,還請坐下,遵守拍賣會的規矩。”荀彧禮貌又疏離地施了一禮:“下麵就由典護衛再展示一下夜明珠,接下來便是價高者得了。”
典韋把雙戟重重往地上一頓,那戟柄插入地下泥土,竟是紋絲不動。隨即典韋單手伸向箱子,將其穩穩地抗了起來。
每個人抬首,都能清楚看到夜明珠在散發著迷人的幽光。亦能看到這虎背狼腰的護衛虯結的肌肉。
再加上旁邊兩列護衛的震懾,賓客們隻得乖乖遵守秩序報價。
最終,夜明珠以50金餅由陽翟辛氏所得,燕綏替大管事登記的時候,其絲毫不心疼錢,反而滿眼的歡喜。心下暗忖:
這夜明珠不會是買給他在袁紹處的主家,用以討好袁紹用的吧?
也許辛氏下了命令,搜刮奇珍異寶獻給袁紹。畢竟投奔袁紹的謀士太多,兩兄弟想要得到重用,也得花費一番力氣。
接下來便是日常衣食住行用的東西了,主要是展示樣品,等各家下訂單。這份工作荀彧交給了趙風,自己同諸位行禮後便到了偏廳。
隨
後,幾人也跟了過去。
趙風擅長攬客和交談,其舉止和悅閒適,言談風趣,很是親和。不多時,趙風已經言笑晏晏地帶著賓客品嘗美酒了。針對諸位管事對西域行商的打探,也應對地滴水不露,看得燕綏頻頻點頭:
不愧是趙雲兄弟,更難能可貴的是趙風一直給家裡打理生意,比起荀彧、陳宮等讀書人,在買賣一行上簡直如魚得水。
接下來便是白紙、小說、紅糖、澡豆、金瘡藥粉等物的散單,不是大客了。燕綏同管事們忙碌了起來,帶來的兩車樣品賣得精光不說,還收獲了仿佛雪花一樣的訂單,以紅糖為最。
看來,自己在請柬裡頭放的糖塊很有吸引力啊,可能怕管家帶不回來糖小孩哭鬨,所有管家都買了紅糖回去,最少也帶了一罐。
賺地盆滿缽滿的燕綏心滿意足,送諸位賓客離開後,雀躍地來到了偏廳,扣門道:“文若,方便進來麼?()”
裡麵四人相談正歡,其中一人一身薄柿色的寬袍廣袖,周身氣質溫和清雅,正是燕綏一開始就注意到的男子。
陳群問:“這位是——?()『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燕綏勾唇一笑,拱手道:“不才燕綏,表字行雲,有幸得見諸位潁川才子。”
鐘繇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難怪郎君談吐不凡,鄙人鐘繇,表字元常。”
陳群連忙道:“不才陳群,表字長文。”
著薄柿色衣衫的男子拱手笑道:“愚司馬朗,表字伯達,見過燕縣令。”
司馬朗?燕綏微微挑眉,早就料到會在拍賣會有收獲,沒想到居然能見到司馬朗——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的叔父。
現代人對司馬朗印象淡薄,但都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語中的主角熟到不行。
一直對司馬家沒什麼好印象的燕綏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司馬朗:怎麼像是狼窩裡蹦出來個小白兔呢,不會是黑心的吧。
“沒想到縣令會親至,”司馬朗欲言又止:“畢竟陽翟距離潁川百裡——”
燕綏:我也沒想到這裡麵會有你啊,其他人誰會去告狀。雖然她也不怕潁川太守,不過在出城前還是不要鬨得動靜太大,於是重重歎了口氣:“若非陽城流民需要施粥,討伐黃巾賊的軍隊也需要糧草,我也不至於出此下策啊。”
眾人吃了一驚:“原來縣令籌劃良久,是為陽城缺糧一事?”
陳群更是訝然:“我這一路過來,看到流民們都趕往陽城求一條生路,還以為陽城糧食綽綽有餘。”
雖然燕綏舉辦了拍賣會,但顯然在座的幾人都沒覺自己被宰,反而覺得把珍稀之物拿出來拍賣的燕綏很懂得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