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胖胖的乾嚎,成功把親爺爺和親爹招了過來。
兩歲和四歲的孩子,在體型上有明顯差距,王政安一看兩人的站位,以及當事人的年齡差,下意識就覺得自家兒子被欺負了。
他出門時可是跟母親和美雲打過包票的,一定會照顧好孩子。
“胖胖怎麼了?”王政安一把將兒子抱了起來,“你哭什麼呢?”
近距離觀察,他才發現,這小子臉上清清爽爽的,半點淚痕也沒有。
乾打雷不下雨,一看就是裝的。
但王政安並不敢大意,王胖胖現在能說會道,萬一回家告了狀,他可沒有好果子吃。
王爺爺也在一旁關心地看著孫子,心中已經認定了,孫子是被欺負的那一方。
王胖胖沒什麼好說的。
他總不能當著眾人的麵說他隻是未雨綢繆,以防被圖圖碰瓷,隨便哭兩聲。
但他也做不出冤枉小屁孩的事,在圖圖直勾勾的瞪視下,他拍了拍肚子,矜持地吐出兩個字:“餓了!”
王爺爺和王政安:“::::::”
出門前不是剛吃過麼,怎麼又餓了!
王爺爺的大嫂走出來打圓場說:“確實到了吃飯的時間,晚飯已經準備好了,要不咱們開飯吧?”
今天準備的是家宴,王爺爺這一輩還健在的四兄弟全都帶著兒孫出席了。
宴會的名義,就是為即將赴英治療的大哥踐行。
狄思科從沒聽說哪個冠心病人去做手術之前,還要辦個宴會慶祝一下。
今天算是開了眼了。
宴會的餐桌,是一張直徑足有四五米的圓形木桌,中間擺著鮮花和果盤,類似於國宴餐桌。
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飯時,說話要靠吼的。
按照九龍塘王家的規矩,隻有做事的男人和正房太太能夠出席家宴坐主桌。
姨太太以及沒有正式出來做事的兒孫隻能坐在副桌。
哪怕兒孫已經是成年人了,隻要沒有正經工作,家宴時都不能上主桌。
王胖胖就是不被允許上主桌那一撥人裡的。
因著他之前剛剛乾嚎了一通,王爺爺心疼小孫子,怕他來了陌生的地方害怕,就將孫子帶在身邊,坐到了主桌上。
這個舉動在九龍塘王家無疑是相當顯眼,且沒規矩的。
大爺爺習慣性地想要出言訓斥,可是想到今天宴客的目的,他又將話咽了回去。
“胖胖餓了是吧?咱們這就開飯。”
說著就往王胖胖的碗裡放了一勺水晶蝦仁。
王胖胖絲毫沒有被特殊關照的自覺,說了句“謝謝大爺爺”,便徑自拿起勺子,在眾人矚目下開造了。
王家所有孩子加在一起,足有三十多人,光是這些孩子就能開三桌。
王胖胖這個小不點,剛來就能上主桌,自然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不滿。
圖圖端著小碗,跑到大
爺爺身邊說:“爸爸,我也要坐在你旁邊吃飯。”
大爺爺難得沒有訓斥兒子,讓傭人為他加了一把椅子,“那你乖乖吃飯,不許搗亂。”
“我不搗亂。”
圖圖連忙點頭,然後得意地看了一眼小不點王胖胖。
王胖胖艱難地咽下一口蝦仁:“……”
艾瑪,這個圖圖居然跟王政安同輩嗎?
以大奶奶的年紀,絕不可能生出圖圖這麼小的孩子,看來是姨太太所出了。
內地實行一夫一妻製,王爺爺隻有廖珍一個妻子。
但港島這邊沿用的還是《大清律例》規定的一夫多妻製,九龍塘王家入鄉隨俗,幾l乎所有男人都有姨太太。
剛剛進來認人的時候,王胖胖已經見過大爺爺的偏房們了,打眼瞧過去約莫有五六人。
他對港島這種既先進又封建的社會製度,實在是無言以對。
大爺爺宣布開飯後,狀似關心地問王政安:“你結婚也有一陣子了吧?現在隻有胖胖一個孩子嗎?”
王政安心中膩味,但還是儘量心平氣和地回了大伯的話:“胖胖還小,我們先著重培養胖胖。”
聞言,桌上的長輩們立即露出不讚同的神色。
大爺爺好似心口難受,深吸了一口氣,搖頭說:“不知我還能有多少日子,現在最放不下的就是你們這些小輩。當初你大堂哥去世,我白發人送黑發人,心裡著急,對你也有些苛待。但我盼著咱們王家越來越好的心卻是真的。”
“你父親隻有你一個兒子,你們這一房傳宗接待的重擔就落在了你的肩上,趁著現在年輕也有精力,你得多為王家開枝散葉啊!”
王胖胖豎著耳朵聽大人講話,心裡忍不住吐槽,當初王錚安跟堂嫂結婚的時候,你咋不催著他開枝散葉啊?
這會兒又充好人了。
王胖胖吃瓜也不耽誤吃喝,一邊內心吐槽,一邊伸出手臂,想要擓一勺青斑,他覺得那條魚看起來挺好吃。奈何胳膊太短,夠不到盤子。
王爺爺一直關注著孫子的動靜,見狀就幫他往小碗裡夾了一筷子魚肉。
王胖胖謝謝爺爺,埋頭專心吃魚肉,耳中又聽見大爺爺說:“隻有一個孩子還是太單薄了,當初你父親就應該多生幾l個的。”
他這話說的半是客套半是認真。
大家族的生意多,盤子大,必然要培養優秀的後代繼承。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興趣是不一樣的,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教書育人,有的適合從事文藝工作。
生一個百分百合適的繼承人並不容易,萬一獨生子是個喜歡花前月下吟詩作賦的,那就是真的富不過三代了。
所以,為了讓財富傳承下去,大爺爺認為最有用的辦法就是多生,從眾多孩子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
在為王家開枝散葉這方麵,大爺爺自認比二弟稱職許多。
對比兒孫數量,他這邊簡直完勝。
老二家裡實
在是太單薄了。
王政安聽了他的話(),隻是隨意點頭說:“時機合適的時候?()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我跟美雲會考慮要孩子的。”
他也想再跟美雲生幾l個孩子,無論是內地還是港島,主流思想就是多子多福。
但美雲剛出月子沒多久就南下尋他,途中還落海受過涼,大夫建議她好好將養身體。
最近幾l年最好彆要孩子。
他們夫妻間的事,他當然不會告訴外人。
要是讓他大伯知道了美雲的情況,以大伯的尿性,說不準還會攛掇他娶二房。
王政安自認跟大伯沒感情,相信大伯對他也差不多,不知今天怎麼突然就關心起他的子嗣問題了。
王爺爺和王胖胖也覺得他關心得莫名其妙。
以兩家人目前的關係來看,他這個關心實在是假惺惺。
王胖胖小嘴不停,一直在吃東西,就等著大爺爺圖窮匕見呢。
直到他肚皮溜圓了,才終於聽另一邊的三爺爺在幫著大爺爺敲邊鼓時,提到了一個詞——“族譜”。
九龍塘王家這一支想接管王爺爺手中的族譜!
王爺爺在他們這一輩裡排行老二,卻是正室所出。
當初他跟五弟被留在北京守著祖業,分家的時候,王家那套五進四合院祖宅分給了他,與之一同交給他的,還有北京的全部生意,以及王家族譜。
在戰爭年月,能保命就不錯了,兄弟幾l個雖不是一母所生,卻非常齊心。
大哥帶著老三老四離開北京時,五兄弟抱頭痛哭,隻以為此生再不能相見了。
老二是嫡出,又留在北京守著祖業,讓他保管族譜自然沒人反對。
可是,這會兒大家全都來了港島,嫡出這一支人丁單薄,發展也不如九龍塘這一支。
大爺爺就動了要回族譜的心思,他不是嫡子,卻是長子。
在開枝散葉、振興家族這方麵,他比老二強多了,更適合保管族譜。
三爺爺為他們搶族譜的行為扯了一層遮羞布,“二哥,你看咱們這一大家子……”
他指了指不遠處的幾l桌兒孫,“家裡這麼多人等著上族譜,而且每年還有好多新生的孩子,你那邊孩子不多,要是每次需要上族譜,我們都跑去找你,那多打攪你的生活。”
四爺爺也跟著幫腔,“二哥,你住得太遠了,家裡又沒布置祠堂,確實不如大哥這邊方便。大哥家人多,地方也寬敞,連祠堂都布置好了,就等著將族譜請回來呢!”
“我在新界那邊有一家規模很大的紡織廠,大哥也說了,為了重新將祠堂弄好,可以將一個政府正在開發的公屋樓盤拿出來。”
紡織廠和樓盤就算補償給嫡支的。
幾l個人幫腔的幫腔,勸說的勸說,你一言我一語,中心思想就是,嫡支人丁單薄,發展有限,趕緊把族譜交給九龍塘保管吧。
雖然話說得委婉,但跟直接打王爺爺的臉沒什麼區彆了。
王胖胖忍不
() 住嗬嗬。
族譜又不是皇位(),有什麼好搶的!
他是窮小子出身?()?[()]『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對大家族這種爭搶保管族譜的行為,實在是無法理解。
保管族譜而已,難道還是什麼榮譽不成?
與王胖胖有相同想法的還有王政安,他人年輕,在內地接受的也是新式教育,不懂這些老頭子費這麼大的力氣,爭族譜有什麼用。
“大伯,您還是專心養身體吧,等您從倫敦回來再操心族譜的事也不遲。”
大老遠跑去倫敦做手術,能否立著回來還是兩說,居然還有心思操心族譜呢。
而對於大爺爺來說,正是因為不確定能否活著回來,他才想將族譜要過來!
族譜能夠尋根溯源,對大家族來說太重要了,在上流社會,沒有族譜就是沒有根,說出去是要被人笑話的。
他活著的時候,還可能將族譜從老二手裡奪過來,一旦他死了,他的後代就再也不用想族譜的事了。
王胖胖有些擔憂地抬頭瞅一眼爺爺,現在可謂是群狼環飼了。
他家在港島發展本就艱難,要是死守著族譜不放,以後隻會更艱難。
他不在乎族譜,但是從這群老頭子的反應來看,族譜對於他們那一代人來說非常重要,爺爺肯定不想撒手。
王爺爺聽這群人發表完高論以後,歎口氣說:“我這一房的人丁確實單薄了一些,但根子主要在我這裡,跟政安沒什麼關係。你們不在內地可能不知道,咱們北京現在實行的是一夫一妻製,娶多了那是要犯法的。所以,我就一個老婆,生了一對兒女。”
“按照我的想法,孩子嘛,貴精不貴多,有一個能頂門立戶的,勝得過一百個窩囊廢。”
他大哥生的兒子確實多,但真的能頂事兒的一個也沒有。
當初王家丟了鑽石礦的生意,明麵上是因為大侄兒死了,何王兩家斷了聯姻。
可是,兩家人之間還有一個孫輩維係關係,怎麼可能說斷就斷了!
王家丟了鑽石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能頂事的人。
讓王政安去跟何家聯姻,跟以前用公主和親有什麼區彆?
王爺爺隻覺得丟人!
他有點驕傲地瞅一眼王胖胖,自家孫子才兩歲就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了。
而大哥家的幾l個孩子,四五歲了還得傭人喂飯呢!
這就是差距啊!
生了又不好好教養,生那麼多有什麼用!
他在王胖胖的腦袋瓜上摸了摸,打定主意,回家就要好好教養王胖胖,而後再次將視線轉向大家。
“我們這一房的人丁單薄,是環境的原因,這也是沒辦法的。我不是那種死守著族譜不放的人,要是能對家族發展更有利,我其實很願意將族譜拿出來。”
眾人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