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狄思科的答複後,《20年20人》欄目組很快就派人來跟他對接了。
來人是個頭發有些稀疏的中年人,據說是欄目組的總編導。
狄思科見了人以後就笑道:“周導怎麼還要親自來跟我對接?”
“哈哈,”周峰與他握手說,“我對狄總這一期還挺有想法的,兼任了您這一期的執行編導,希望能拍出最好的效果。”
《20年20人》一共分為20集,每個人的經曆就是一集。
比如介紹狄思科的這期,就叫《狄思科》。
周峰是節目總編導和總策劃,所有人物的拍攝內容都要由他過目,但他隻負責親自跟兩個人對接,一個是體操王子,另一個就是狄思科。
這兩個人給了他很多靈感,他覺得自己這次一定能製作出好作品。
狄思科問:“周導,咱們從哪天開始正式拍攝?大致取景地點在哪裡?”
“我們的攝像已經就位了,您要是方便,咱們隨時都可以拍。”周峰介紹了大致流程,“先在室內對您做個采訪,然後我們會拍一些您日常生活中的畫麵,以及一些重要的文獻資料,比如您能夠公開的工作筆記、工作日誌、日常隨筆、散文等等。”
畢竟要給觀眾展示的是一個立體的人物,生活中不能隻有工作。
節目組還想通過一些生活細節,挖掘人物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狄思科聽了他的話就謙虛道:“我其實不算真正的成功,我的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時代造就的,如果換個時代生存,我可能還是那個貪玩的胡同小子。”
周峰覺得他似乎有了談興,就問:“狄總,咱們現在可以開始嗎?您需不需要換身服裝?”
“可以啊,”狄思科在自己身上瞅瞅,襯衫加毛背心還算得體,也就不用換服裝了,“那咱們就先在我辦公室聊聊吧。”
周峰示意攝像和燈光準備,而後又順著剛才的話題問:“您說自己是個胡同小子,能說說您的成長環境嗎?”
“我其實跟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北京青年一樣,出生在四合院,成長在胡同裡。家裡一共六個孩子,我是小子裡排行最末的,上麵還有四個哥哥,所以小時候除了吃喝,沒有彆的煩惱,前麵有大孩子頂著呢,再前麵還有父母長輩,家裡有什麼事都不找我商量,我也不用操心。”
周峰很感興趣地問:“我特意看過您的資料,您83年就以很不錯的分數考入了經貿大學,您小時候學習好嗎?”
“不好啊,哈哈。小時候學習真不怎麼樣,以致於我現在都不敢太過苛求孩子的成績,畢竟我小時候也沒做到嘛。”狄思科很坦蕩地說,“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裡能供每個孩子上學,讓每個孩子健康長大就很不錯了。父母既要上班養家,又要收拾屋子做飯,根本沒有精力管孩子的學習成績。”
他經曆過的這些周峰也經曆過,便讚同道:“確實,當年住在四合院裡,需要自己燒爐子,買煤、買柴火,
春夏修屋頂、糊頂棚,秋天儲秋菜,都是不小的工程,家裡有乾不完的活。父母沒精力管孩子,都是讓大的管小的。”()
“對,我家也是大的管小的,不過我幾個哥哥學習跟我一樣,在學習成績這方麵沒人太苛求我。”
?想看鹿子草的《彆問我誰是迪斯科[八零]》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那是什麼原因讓您的成績突飛猛進,考上大學的呢?”
狄思科歎息道:“一個人的成長總是需要契機的,我的契機就是父親的突然離世。當時我才十來歲,我妹妹更小。家裡的主要收入、住的房子和重體力活,以前都是由我父親支撐的,這個人突然不在了,對我們一家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那會兒我還小,在家裡沒什麼話語權,也幫不了大忙。父親沒了,就聽母親和哥哥的話。”他笑了笑說,“我一直很感謝我的幾個哥哥。當時我大哥接了我爸的班,是家裡唯一拿正式工資的,三哥去體校當了運動員,由國家培養。他倆是我家發展最好的,要是按部就班過日子,把弟妹拉扯大就分家各過各的,他們也能過得很好。”
周峰語氣篤定地說:“但您哥哥沒有。”
“對,當時我大哥二哥三哥已經能頂門立戶拿主意了,正好那幾年國家恢複了高考政策,我們胡同裡有個叔叔考上了大學。當年的一個大學生,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因此,我三個哥哥就拿定了主意,供三個最小的弟妹讀書考大學。”
“所以您就開始奮發圖強,認真讀書了?”
“不然呢?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父親沒了,母親一個人的工資養不起六個孩子。在嘗過了受窮和挨餓的滋味後,沒有其他改變現狀的辦法,那讀書就是我當時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說是時代造就了我呢?”狄思科笑道,“我要是早生幾年,國家還沒有恢複高考,那很可能剛成年就要進廠當臨時工了。當時還是接班製,我家沒有其他班可以接了,我就隻能當臨時工。”
“現在看來,我三個哥哥的決定,跟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周峰問:“為什麼這麼說?”
“都是先富帶動後富嘛!我們家是舉全家之力,支援三個弟妹的發展,而咱們國家當年也是舉全國之力支援沿海地區的經濟建設。我這個先考上大學的人,就好比經濟特區。我成長起來以後,也要找機會回報家人曾經的付出,讓大家共同成長。”
周峰在筆記本上著重記了幾筆。
他是中央台經濟部的,最近聽說國家有意花大力氣開發西部地區。
支援西部建設,除了中央的支持,當然也需要一些經濟發達區域的支持。
他覺得可以將狄思科這段話放在片頭或者片尾,引起大家的共鳴。
“您上了大學以後,家裡的生活就好起來了吧?”周峰問,“在您這段成長經曆中,有哪些人對您有比較深的影響嗎?”
“上了大學也沒好,”狄思科回憶起學生時代的事情,不由哈哈笑道,“我這人運氣時好時壞的,考上大學可能已經把我那段時間的好運氣用光了。剛入
() 學就被通知,從我們這一屆開始,國家取消發放助學金了。”
“以前的大學生,每月都有二十來塊的補貼,足夠夥食費了,所以人家可以一心隻讀聖賢書,但到我這裡就不行了,家裡給不了我經濟上的支持,我就得自己想飯轍,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賺生活費。”
這部分內容倒是周峰沒有了解過的,他順勢問:“您當時在哪裡打工?能賺多少錢?”
“最開始是在學校食堂摘菜打飯,每天都要上早中晚班,一個月有17塊錢。”
“這些錢夠您的生活費嗎?”
“平均下來一天五毛多,對我來說勉強夠吧,但我上了大學就是成年人了,要跟我三個哥哥一起養家,不可能自己吃飽就不管家裡了。我家當時還有兩個讀書的學生呢。”
“那除了在食堂的工作,您又找其他兼職了?”
“嗯,開過卡車,練過攤兒,端過盤子,在雅寶路賣過服裝,還當過導遊。我是學外語的,專業課成績很好,但也有短板,就是口語不好。正好內地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有好多外國友人來北京旅遊,我就給人家當導遊,一邊吭吭哧哧地練口語,一邊賺外彙。”
周峰在心裡默默感慨這位的人生經曆豐富,“看來您當年沒少接待外賓,畢業後被分配去經貿部翻譯室工作,跟這個也有些關係吧?”
“有一點,但並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狄思科歎息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是一直將時間花在打工賺錢上,可能就與經貿部的工作擦肩而過了。您剛才問我在這段成長時期有哪些人對我有比較深的影響,我覺得主要有兩個人,一位是我母親,她是個堅強又樂天派的老太太,在我的性格塑造方麵起了很積極的作用。另一位是經貿大學的甄校長,她當年是我們英語係的係主任,同時也給我們上專業課。”
“我在學外語方麵是比較有天賦的學生,即使在校內校外有各種兼職,仍能保持在前三名的成績,而且還因為做導遊,自學了法語和日語。但甄教授跟我說,前兩年的課程內容是比較淺顯的,我使上三四分力就能掌握,等到後麵的知識越來越難,再這樣三心二意的話,我可能很快就會泯然眾人。”
“那時我還在食堂兼職打飯,甄教授覺得我每天在食堂浪費的時間太多,就幫我申請了去圖書館當管理員的兼職,工作的同時還能兼顧學習。”
“當時甄教授才教了我一個多月,我們其實還不太熟,老師願意無償幫我,完全是出於對學生的愛護。”
當然,用甄教授自己的話說,她比較惜才,不希望人才因為經濟原因被耽誤了。
狄思科不好在電視上自誇,表達得就相對含蓄了一些。
“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不但在學業上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在生活上也給了我很多關照。而且據我所知,當年被甄教授關照的學生還有不少。”
狄思科心裡一直很感激甄教授,但感激放在心裡是沒用的,咱得表達出來!
趁著這次上電視的機會,他好好誇一誇甄教授,也能幫甄教授揚揚名。
想到這裡,他趕緊跟編導商量,“我好不容易有個機會在電視上感謝一下老師,您可不能給我剪沒了啊!”
一集的時長隻有半小時。
節目組要搜集如此多的素材,顯然不可能全都放進正片裡,八成會挑選關鍵的內容剪。
他這段求學經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還真不算是最關鍵的。
周峰點點頭,又問:“您現在跟甄校長還有聯係嗎?我們能采訪一下甄校長嗎?”
狄思科隨手就寫了一串電話號碼,“這是甄校長辦公室的電話,你們要是想采訪她,先提前電話聯係吧。”
周峰收起紙條時暗忖,能隨手寫出電話號碼,看來平時聯係得還真挺勤的。
他正想繼續接下來的話題,辦公室的房門卻在此時敲響了,周健將走進來說:“不好意思打擾各位,狄總,下午還要去市府開會,咱們得準備出發了。”
狄思科看了一眼手表,已經到了午飯時間。
“今天比較趕,咱們再另外約個時間繼續吧。”
他以為今天隻是對接一下呢,沒想到這個周峰上來就直接開錄。
後麵的行程提前一周就安排好了,他無法臨時取消。
周峰就是因為知道老總們的時間都非常緊,才要有機會就趕緊錄的。
他們采訪20人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采訪其他人時還好,總能約上時間,有些人的內容三四天就全錄好了。
但是,輪到老總們,尤其是這種企業一把手的時候,想要爭取到比較充裕的時間,基本不可能。
之前有個房企老總的采訪,節目組拖了整整一個月才陸陸續續地搜集好素材。
狄思科送幾人出門,走到樓梯口時,一群午休吃飯的職工也正要一起下樓。
瞧見狄思科身邊有客人,而且是扛著攝像機的,這群人立馬靠到兩側,給狄思科讓出了一條通道。
狄思科好笑道:“平時也沒見你們給我讓路,咱可得實事求是,彆在鏡頭前做戲啊!”
財務科的小鄭笑嘻嘻地說:“狄總,大家這是想讓您上電視的時候有點排麵!顯得您在單位裡倍兒有威信!”
“彆貧了,趕緊走吧,小心搶不到炸雞腿,聽說那是郭師傅跟洋快餐學的手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