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圓圓是如何與吳三桂結實的,我們無從考證(),可信度稍微高一些的也隻有《乾隆武進縣誌》中輕描淡寫的一句“後以贈吳逆三桂”。
不過實際情況嘛大概也跟《圓圓傳》之類的話本小說大差不差≧()≧『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已經有些失勢的田弘遇為了結交新的靠山,為結交當時逐漸名聲鵲起的吳三桂而進行的籠絡活動。
畢竟在當時,互送歌姬美妾是非常尋常的行為。
而大概跟無數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的開頭一樣,這大概就是一個非常俗套又老掉牙的“見色起意”的故事。
之後陳圓圓便被轉送到了吳府。
如果不是因為後麵的畫風百轉千回,又恰逢王朝更迭,這樣一個“無足輕重”又司空見慣的故事恐怕根本不會在曆史的長河中泛起多少漣漪。
還真是有事紅顏禍水,沒事紅袖添香啊。】
陳圓圓聽到天幕這麼說,並沒有絲毫的意外。
這實在是太熟悉不過的故事,甚至於不能讓她的心境泛起多少的漣漪。
確如天幕所言,這種事情根本不算什麼稀罕事。
可真是難為他們後來人特意把自己扒翻出來當那個被衝冠一怒的紅顏了呢。
【其實關於陳圓圓從跟隨吳三桂開始到衝冠一怒故事發生之間的這數年時光,那是沒有什麼記載的。畢竟也不是他們所想要表達的重點,自然不會有人有這個耐心去考證這位命運如浮萍的絕色女子在這段時光之中的處境如何的。
再說了,萬一多考證了幾l句,再給自相矛盾地戳穿了怎麼辦呢。
畢竟多說多錯嘛。
畢竟記載多兩句然後被啪啪打臉的故事實在並不小眾。】
“一派胡言,簡直是一派胡言!”
什麼叫他們不敢多考證是因為多考證兩句就會自相矛盾?
那陳圓圓不過是個歌妓,歌妓的生平不就那麼回事嗎?又有什麼好考據的。
陳圓圓本人:……
習以為常,心情甚至沒有一絲波動。
【陳圓圓人生的重頭戲,那當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現場了。實際上,即便是話題度如此之高的故事之中,女主角本身的參與度實在堪憂。
概括一下,那便是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因為聽聞愛姬陳圓圓被李自成麾下的劉宗敏掠去,一怒之下,憤而決定率手下殘餘部眾向清廷獻山海關以降,最終在吳三桂的帶領與衝鋒陷陣之下,大敗李自成軍,為清軍入關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獲封平西王。】
朱由檢:???
等會兒,是不是有哪裡不大對勁?
雖然他大明的邊將投降滿洲這種事情他勉強可以稱得上一句司空見慣,可是……
吳三桂是他大明的臣子啊!
他千思萬想,這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裡,他大明怎麼都該有一席之地吧?
好一個吳三桂,竟然先是想投降李自成,而後
() 不成,才又投的滿洲?
所以果然他大明如今最為棘手的心腹大患是李自成麼……
那為何天幕一副他之前的決策錯得離譜的樣子。
無論如何,他才沒錯!
或許剛愎之人永遠不會發現自己有多麼的剛愎與盲目。
【不過這個故事實在也經不起多少細致的考究。比如,如果陳圓圓對於吳三桂而言真的有那麼重要,比自己的未來與家國大事在吳三桂心中還要重要的話,那為什麼吳三桂還要把她放在北京的家中呢?
好吧,姑且聽了你們的狡辯,是因為不忍美人被遼東惡劣的環境所傷害而受到損失。
但怎麼,家裡這麼大一個寶貝,吳三桂在接到明朝最後的求救信號,要他回京師勤王的時候,從寧遠到山海關這短短的一截子路,你吳三桂怎麼愣是走了足足八天?
龜速勤王,吳三桂是懂勤王的。
時至今日,關於為什麼吳三桂勤王的腳程如此之慢,仍舊是個未解之謎。
總之,吳三桂的拖延給李自成撬開了北京城的大門留足了時間,在吳三桂勤王觀光旅行團還在緩慢向北京挪動的時候,崇禎皇帝在景山上自儘而亡,徹底敲響了統一的明王朝的喪鐘。】
什麼?
吳三桂那廝果然早就心懷不軌!
他大明何嘗對不起過你吳三桂?
反叛軍都要打到北京城來了,你從寧遠到山海關兩天的路走八天還走不到?
好一個勤王觀光旅行團。
聽到最後一句話,明朝大臣有一句話憋在心裡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你吳三桂果然是會勤王的,勤王勤到皇帝的屍體都涼了的,確實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