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兄像你這麼大時已經能做詩了,你也是小詩人嗎——這是什麼邏輯?萬一他不是呢?豈不是很尷尬?

巧了,他還真不是。

話又沒法接,懟又不敢懟,懷安局促不安的愣了好半晌。

真誠,真誠是應對尷尬場麵的必殺技,於是他一臉真摯的望著對方:求求你不要讓我當眾難堪,我還是個寶寶!

誰料身邊的老爹突然發話:“你昨兒不是才作了一首麼,背來給師祖和叔伯們聽聽。”

懷安笑容儘失——爹呀,人可以有濾鏡,但是不能瞎啊!

他朝著老爹瘋狂使眼色:我作出來的東西也能叫詩?你不要麵子,我還嫌丟人呢!

鄭瑾仍起哄道:“我就說嘛,小孩子家,還學會謙虛了。”

席間其餘的人也紛紛起哄,哄著他作詩。

懷安咬咬牙,既然是你們逼我的……

他站起來,清清嗓子,背著小手,一字一頓的吟道:“沒事下盤棋,閒了喝杯酒,醒時彆著急,夢裡啥都有。”

席上眾人都愣了,早已準備好的讚美之詞,生憋在喉頭半句也講不出來,憋的滿臉通紅。

卻見沈聿麵露欣賞鼓勵之色,但也隻是一瞬間,又變回謙虛低調的神態:“打油詩,不值一哂。”

所謂其詞若有憾焉,其實乃心喜之。

眾人:沈探花,你是認真的嗎?作詩作成這個樣子,還需要謙虛?

沈聿是認真的,他是真覺得此詩蘊含周與蝴蝶的大智慧,於是席上眾人也不得不跟著認真起來。

事情因鄭瑾而起,他乾笑兩聲,帶頭稱讚:“哈哈,真是樸實直白,朗朗上口,意蘊綿長啊。”

這輩子的節操算是喪儘了。

桌上的人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跟上,有說“通俗易懂”的,有說“合轍押韻”的,還有說“微言大義”的,無不是搜腸刮肚,絞儘腦汁。

但大家此刻的想法很一致:記住這個孩子,以後誰再哄他作詩,就是圈子裡的公敵!

這件事還引起了一係列後續影響。因為這首打油詩過於“朗朗上口”,席上年紀小的孩子都記在了心裡,口口相傳,漸漸成了小孩子間的流行語。

無論學堂還是在家裡,孩子們勾肩搭背關係到位時,總會蹦出一句:“沒事下盤棋,閒了喝杯酒。”

誰要是有什麼求而不得的心願,頃刻間就會有小夥伴奉上嘲笑:“醒時彆著急,夢裡啥都有!”

那場麵好比後世的小學生朝著家長勾勾手指喊:“Come的喂,A、B、C!老鐵,哈拉少不哈拉少?”

後世家長隻是聽起來比較上頭,多半會尊重孩子在每個階段的行為表現。可這是什麼時代,有幾個像沈聿許聽瀾這樣的父母?

學堂裡的塾師就更不用說了,在建立基本學習觀的年紀,要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要樹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誌向,天天喊著“夢裡啥都有”可

還行?

所以這種消極的“口頭禪”喊得多了(),多半是要挨揍的。

當然也有不揍人的先生?()『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賀先生,他的處理方式就十分文明,他會讓背這首詩的學生麵對牆壁大聲背誦五百遍,讓他後半輩子想起這首詩來都瑟瑟發抖,主打的就是一個童年陰影。

……

此刻的懷安並不知道他即將給半個京城的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因為他水深火熱的處境還沒有結束。

眾人臉上陰晴變化精彩至極,唯有鄭閣老仍是一臉笑意,讚許道:“此子與眾不同,以後必成大器。”

懷安心裡熨帖了不少:看看人家領導,就是個獨具慧眼,都學著點!

沈聿的酒杯湊了過來,向老師敬酒,師生二人滿飲一杯,推杯換盞,氣氛烘托到位,險些給懷安定了個娃娃親,另一隻娃娃就是內室裡乖乖坐著的鄭悅。

懷安在一旁聽著,悚然出了一身冷汗,這叫家宴嗎?這是鴻門宴吧!

還真彆說,時下父母之於子女擁有絕對的權柄,正如此刻,多喝了兩杯酒就險些定了孩子們的婚事。懷安頂著一腦門官司回到母親身邊用飯,都不敢直視人家隻有八歲大的小女娃了。

顧氏見他慫噠噠的樣子,與剛剛活潑開朗的小娃娃簡直判若兩人,抱怨道:“也不知這些爺們兒們說了什麼,把咱們安哥兒嚇成這樣。”

媳婦女兒們不敢附和,隻是一味將好吃好玩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