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賀岱嶽去到養殖場接大伯娘的班,已離所謂的換衣服過去了三個點,神情間透著飽足的他笑著向大伯娘道歉:“對不起伯娘,我來晚了。”
“晚啥晚,你吃好了嗎?要不要進屋裡睡會兒,我跟你吳大娘他們商量了,以後我們三個晚上輪流值夜,不能全叫你一個人受累。”
養殖場的活天晴不曬下雨不淋,即使新添的豬崽增加了工作量,大伯娘他們也毫無怨言地一致同意了吳大娘提出的輪流值夜,而非讓賀岱嶽招飼養員。
三十幾頭小豬哼哼唧唧地鬨哄,賀岱嶽想了想,接受了大伯娘的提議,小豬吃奶,值夜沒什麼要忙活的,不過是偶爾起來瞧瞧,額外關注關注那幾隻體型瘦小的豬崽。
“這樣,我和楊叔說一聲,每次值夜單獨給你們記幾個公分,等下下個月小豬配糧了,我再招個飼養員。”
大伯娘頓時喜笑顏開:“好,我明天同他們講。”
對於加工分,楊桂平答應得很痛快,並且主動問人手夠不夠用,可以想象,若三十二頭小豬全部存活,一生二二生三,那將是多大的一筆財富。
如今養殖場三個飼養員,每日要負責打豬草、煮豬食、掃豬圈,以及飼養後山的雞群,時間排的滿滿當當,其實不比下地清閒。
楊桂平信心膨脹,憧憬著明年的風光,聽他說到擴建養殖場,賀岱嶽一句話喚醒了他的理智。
“我們沒那麼多糧食。”賀岱嶽很是理智,擴建的前提必須是困山村富有餘糧,“以後買豬崽的錢能省下了。”
楊桂平洶湧的熱血冷卻,是啊,他們沒那麼多糧食,真是年紀大了,差點昏了頭。
抽了口煙,楊桂平愈發欣慰地看著賀岱嶽,有他在,困山村的老老少少們遲早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褚醫生的天麻種得咋樣了?我上前天進山,林子裡一根天麻苗子沒瞅著。”楊桂平不愁養殖場了,開始操心褚歸的天麻,他不好當麵問褚歸,隻能向賀岱嶽打聽。
“現在不是天麻出苗的時候,你當然瞅不著了。”賀岱嶽今早剛陪褚歸去了趟山裡,他們隨機刨了幾個種坑,泥下的塊莖完整皮色正常,證明土壤條件是合適的,來年春天自然會出苗。
楊桂平半懂不懂地點了點頭,時值晌午,他收了煙杆叫賀岱嶽到家裡吃飯。
賀岱嶽知道楊桂平講的客套話,隨口拒絕了,今早進山他走運打了隻兔子,說好了要給褚歸片肉煮湯。
最近賀岱嶽天天天忙養殖場的事,菜基本是潘中菊做的,雖然褚歸飯量不減,吃飯的用時卻拉長了幾分鐘。
今早打的兔子小,肉嫩,賀岱嶽拎著兔耳朵描述肉片湯的做法與口感時,褚歸默默做了個吞咽的動作。
褚歸有個自己未曾意識的小習慣,遇到非常合胃口的菜,他會不自覺減少咀嚼的次數。
賀岱嶽打算把兔子一頓做了,出門前熬的湯底此時隱約飄著肉香。
褚歸人不在廚房,案板放著他泡
的乾菌,削了皮的山藥白白淨淨的,表麵覆著層滑溜溜的粘液。
賀岱嶽捏了把小青菜,長栓硬塞給他的,竹林開荒的自留地被沈家良兩口子種滿了菜,長得欣欣向榮,出了頭茬好貨一定少不了賀岱嶽他們。
“你跟楊叔談妥了?”褚歸繞著手腕進廚房,秋末冬初的天氣濕冷,最近上衛生所找他針灸的人一個接一個,時間長了,他手腕有些酸痛。
“談妥了,楊叔還問我山裡的天麻怎麼不見長苗子來著。”賀岱嶽背著身通爐子,細碎的火紅碳灰撲簌簌落到爐底,在爐灶孔探頭探腦的天仙子蹭蹭往後退,弓背炸毛躲到褚歸腳邊。
賀岱嶽將通爐子的鐵鉤立靠,自然得仿佛做了千百遍那般拉過褚歸放下的胳膊,乾燥的手掌帶著爐火的灼熱,透過手腕的皮膚滲入筋肉。
酸痛感驟然削減,褚歸軟了眉眼,他擅長給彆人針灸推拿,但給自己按揉時始終不如賀岱嶽捏得舒服。
替褚歸揉完手腕,賀岱嶽拎了凳子讓他坐爐前烤火,快中午了,一般沒人趕飯點看病。
兔肉切片調味,攙紅薯澱粉裹勻,奶白的湯頭濃鬱,臨出鍋賀岱嶽撒了把枸杞,瞧著顏色更豐富了。
煮湯的敞口瓦罐熱氣蒸騰,令褚歸聯想到了冬日和回春堂眾人圍坐吃暖鍋的場景,將其當做趣事講給賀岱嶽聽:“我們燙的是羊肉卷,二師兄不知從哪弄了十幾斤羊肉,卷了用繩綁緊埋雪堆裡凍一夜,第二天拿大刀切,燙熟了蘸芝麻醬,特彆香。”
“我喜歡蘸韭花醬。”賀岱嶽接話,他出任務時在老鄉家吃過一次手把羊肉,配老鄉做的韭花醬,那滋味,叫人恨不得連舌頭一塊嚼了吞肚子裡。
明明煮的是兔肉湯鍋,兩人愣是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