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不想說話了,劉邦是忘記了嗎?他們要把女兒L嫁給韓信,就算法子可行,現在也不可以。

“陛下覺得此時縱然有人告韓信謀反,陛下能讓韓信進京對峙?怕隻怕陛下詔韓信入宮的詔書剛下達,各位諸侯王已然舉兵而反。”大漢剛建,百廢待興,再起戰事對大漢並不是一件好事,劉邦要挑事?

劉邦??他有說過挑事的話?分明是呂雉的言外之意是讓他挑事,是他誤會?

夫妻二人一時間大眼瞪小眼,不過,重點是這個嗎?他們就不想想此時此刻韓信的想法?

韓信在聽到有人上書告他謀反時,又聽到沈悠說有人猜測所謂上書告他謀反一事極有可能是劉邦在背後做推手,韓信想了想最終搖搖頭,劉邦不至於吧。

不過,鐘離昩的事確實是他思慮不周,一直留著人,不給人交代,不好說。嗯,劉邦想捉人,韓信想保人,因此該好好想想到底怎麼跟劉邦說,把一些問題解決。

“大王,您聽見了,陛下容不得您,大王若是再不動手,怕是要被陛下趕儘殺絕。”韓信沒有當回事的話,身邊的人相當認真,趕緊出言提醒韓信,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否則極有可能會落得合族被滅的下場,韓信當真不在意身首異處?

沒想到韓信聞言掃過他一眼道:“陛下要將魯元公主嫁我,而且讓太子劉盈送嫁。”

是的,此事哪怕韓信並未答應,劉邦與呂雉總是表露出誠意。可見,此刻劉邦並不想撕破臉,也是不好撕破臉。

“大王難道要娶大漢公主?豈不是給自己身邊留了個探子嗎?萬一要是漢王讓公主栽贓陷害大王,大王該如何是好?”身邊的人急了,連聲勸韓信,望韓信三思。

然而韓信隻是冷冷瞥過對方一眼,“你想讓我反?”

是啊,不娶魯元公主,韓信須得做最壞打算,起兵造反。

但凡韓信有此打算就不會等到今天,至於今天要怎麼做,看著韓信的人其實不太確定了。

也是因為不確定,韓信所問,讓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無論上書狀告韓信謀反的是誰,總而言之劉邦收到消息就不會當作什麼都不知道,在劉邦討要對策時,陳平給劉邦出主意,讓劉邦假裝巡遊雲夢澤,抵達楚國西部邊界陳縣時召集諸侯來會見,等韓信拜見時,便趁機將他拿下。劉邦照做。發現沒有,陳平計謀其實挺狠。離間計,攻心計,再有來個甕中捉鱉。所以當呂雉去後,陳平想要奪權,陳平更能狠得把劉盈的兒L子全殺掉!】

陳平!!!彆說了天幕,你知道呂雉在聽著嗎?

自打陳平聽說未來的自己乾了斬儘殺絕呂氏的事後,每日都提心吊膽,生怕呂雉對他痛下殺手,先一步取他性命。他就盼著沈悠千萬彆再提他會乾的事,莫再讓呂雉加深印象,讓呂雉下定決心先一步送他去死!

“陳平。”讓陳平想不到的是,此刻聽到陳平想出的計謀時,韓信自知那個自己絕對逃不了,下場已然可

知。

不過,劉邦顯然並沒有就此事殺了他,倒是讓韓信稍稍一愣,劉邦雖然不安,總是願意手下留情?

韓信內心何嘗不因為一閃而過的念頭而變得複雜,漢王,陛下,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想置他於死地的是吧。哈,沒有想到他竟然為此慶幸?

【聽聞劉邦來到雲夢澤的消息,要說韓信心中沒有任何警惕,未免顯得韓信太蠢。韓信左右為難。造成如此局麵,韓信本身是要承擔責任的。他不想反,若要反,他早就反了。然而此番去見劉邦,他也清楚他把鐘離眜藏起來的事劉邦定會要他給一個交代。一個劉邦想殺的人,他為什麼要藏起來?因為昔日的交情,今天他能為了往日的交情將劉邦的詔令置之不理,來日他會不會為了往昔的舊人叛了劉邦?】

【無數種想法在劉邦腦海中閃過,何嘗不讓韓信警惕。他懂得人心,偏又總喜歡挑戰人性的底線。韓信手下的人像是看明白了韓信的糾結,為韓信出主意,事情既是因鐘離眜而起,不如韓信取鐘離眜的項上人頭送到劉邦麵前,以平息劉邦的怒意?】

【韓信思來想去也沒能想出更好的主意,隻能尋鐘離眜商量。所謂商量又怎麼可能是商量,去尋鐘離眜之前,韓信早已做下決定,鐘離眜也不蠢,自知韓信來意,提醒道:“漢軍之所以不來攻取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裡;您想捕殺我去討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著滅亡。”接著大罵韓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