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輸或是贏,現在說還言之過早了!
棄這個字,讓劉邦的心狠狠的揪了下,有些事,彆人不知,他自知。
【和政治家們講感情,簡直是昏頭了。劉邦作為一支起義之師的首領,得了蕭何、曹參、張良等
人相助,成為第一個進入鹹陽的義軍首領。天下大亂這時,項梁迎了一個楚懷王,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中者為王。秦末漢初這一段爭霸,項羽和劉邦,那是鬥得不可開交。項羽作為擊潰秦軍主力的人,萬萬沒有想到劉邦竟然一路順利的在他之前進入鹹陽,氣得都要炸了。】
【鴻門宴都知道了,項羽沒有在鴻門宴上乾掉劉邦,更得封他為漢王。可為了控製劉邦,項羽將劉邦的領地定為巴、蜀和漢□四十一縣。同時項羽為了扼製劉邦,將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統領關中。就這陣勢,傻子都看得出來項羽不能容於劉邦。不久,劉邦以韓信為大元帥,將手中兵馬交由韓信指揮,此時的劉邦明擺著要這天下。隨著劉邦東出,這個時候,呂雉他們作為劉邦的家屬那是都在沛縣呢。】
秦始皇聽著一個又一個的名字,劉邦那一波的人他是一個都不認識不錯,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什麼的,他聽見了。秦降將,好,真是好!
【劉邦倒也不是不想接父親妻兒歸漢,可是兵貴神速,有些事一但錯過了機會,再想補救也是來不及。劉邦東出,還定三秦,這便是有名的楚漢爭霸的起點,當時劉邦就讓人出武關,大軍待要繼續前進,在他手下的王陵軍準備為劉邦迎劉太公和呂雉等家著,項羽手裡的人都不是蠢貨,發兵進駐陽夏,以至漢軍不得不改變原本的計劃。】
【從劉邦被封為漢王開始,史書稱之為漢高帝元年,提起時間是讓大家有個點,畢竟早先的時間有點亂,想理都不好理。劉邦東出,有了韓信這位帥才,那是一路勢如破竹,趁項羽陷於齊地不能自拔之際,更是在漢高帝二年四月,一舉攻下項羽這位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驕兵必敗,在劉邦高興得意之際,英勇無比,力能舉鼎的西楚霸王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大敗,呂雉等一眾劉邦家屬都成為了楚兵俘虜。階下之囚,完全可以想像這個時候的呂雉麵對生死的威脅是如何的惶恐不安,但呂雉在最難的時候堅強活了下來。】
【堅強,隱忍,這是
呂雉在被俘的生涯裡學到的。我們不得而知那個時候的呂雉是怎麼樣熬過來的,畢竟劉太公在楚漢兩軍對峙時也曾被項羽押到戰場之上,以煮了劉太公而威脅劉邦,當時的劉邦麵對威脅是怎麼應對的?“我與你一起北麵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美”。】
???聽到這話,漢之前的一乾人沒有不傻眼的。畢竟像這麼無/恥的話,他們絕對從未聽到過。然而,這麼說有什麼不對?
劉邦那時候的處境是家眷被俘,如果他因為父親而被人要挾,就隻能束手就擒於項羽,一但劉邦為了父親妻兒而投降,接下來就會怎麼樣?彆說父親妻兒會死,在他身後追隨於他,與他共謀天下的人都會死。
反之,不在意自己的父親和妻兒的性命,或許他們都能活。
【就這分一杯羹的事,可以看出劉邦的機智。他並非不在乎父親的生死,他在乎,但在這個時候他不能在乎。而且,既然劉太公都被押出來了,呂雉作為他的妻子,必然也難逃一劫,此刻不管劉邦心理是有多少不舍,也隻能向項羽表明,他不在意父親的生死,他的兵馬不會因為項羽捉了他的家眷而退。如果項羽真的敢動手,他將要迎接的是漢軍的怒火。畢竟殺人父母妻兒之仇,在兩軍交戰之
際,難道不是激勵對方的士氣?】
【威脅,須得管用才能用作威脅,激勵對方的士氣,讓自己處於劣勢,劉太公他們這些棋子就適得其反了。項羽一方一看威脅不管用,又不能殺人,便隻能把人關起來。可是楚軍節節敗退,他們奈何不得劉邦,對劉邦的家眷能有多好?史書上沒有關於呂雉他們被俘數年的記載,好在,呂雉他們堅強的活下來,活到了漢高帝四年。這一年楚漢議和,項羽將他們這些家著送回漢中。】
但凡隻要腦子不糊塗的人,都不會指責劉邦那一句分我一杯羹的話。
劉邦聽到這兒,突然問: “皇後這些年怨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