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終於是撐過來了,雖然在沈悠提起下一期節目時,很是以為讓他痛苦的內容並未結束,可現在至少他可以撥亂反正。
"從現在開始,徹查朝中上下與晉王有所勾結者。朕的天下能讓晉王輕易奪了去,絕不可能隻是晉王一人的手筆。另,召諸位將軍回朝。”趙匡胤要查人,同時也得把他手下那些能打仗的人弄回來,一個個的將軍中大權交給他們。
“同時,開科舉。”趙匡胤也不是那不懂得取人所長的人,天幕都說了,趙光義打仗不行,可是在穩定局勢方麵有一手,他的手段趙匡胤該學就得學。
科舉取才,看看他趙光義為大宋取了多少人才,要不是因為趙光義不行,他的兒孫也不行,就那麼多的人才,何愁大宋不興。
“之前天幕提起的變法,拿來給朕細看看。”趙匡胤是極聰明的人,想通了好些事情之後,他也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變法是針對各朝的情況操作的,雖然有一定的問題,但他們可以取長補短,總而言之,絕不能放任不管。
“陛下。”聽著趙匡胤要掌變法的內容來看看,可把人嚇得不輕。他們想要趙匡胤推行變法嗎?當然不想。
“朕隻是看看,放心,朕還沒有要變法的心。”趙匡胤太清楚眼下如果推行變法,那對大宋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時機,故而,他不會做的。
一群人雖然無法確定趙匡胤是不是在騙他,但趙匡胤都把話說白了,他們要是再捏著不放,豈不是顯得他們太急切?
應該,暫時,趙匡胤確實沒有變法的心。時機不對。
朱元璋挑起眉頭衝朱標問: “咱們也都讀過宋史,怎麼後麵的子孫做不到引以為誡?”這個問題,朱標道: “天下安,人心亦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居安思危。”
正是因為太多的人做不到,因此能夠做到的那個人就顯得尤其可貴。
“我們大明,現在到底該怎麼辦?”朱元璋早有疑惑,沈悠講完了大明的專題後,偏又不告訴他,究竟為什麼會是建文帝登基,最後又成了朱棣為皇。
最要命的是,沈悠竟然不告訴他們建文帝姓甚名誰。以至於讓朱元璋都不知怎麼才好!
朱元璋有理由懷疑,天幕就是故意的,故意不說名字!
沈悠!!!冤枉啊,我能知
道你們不知道建文帝是誰嗎?
【叮咚,大家好,我是沈悠,又一期的新節目來了,歡迎大家收看。】間隔了幾天,天幕終於再次亮起,已經摸到一定規律的人們,準時的等著。
不出所料,七天一個周期,第七天這天幕就亮了,莫不是這個七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嗯,對於一切都算有所好奇的人,滿心的疑惑,可惜無人能為他們解答。
【提起抗金英雄,大家肯定對我竟然講梁紅玉將軍而不講嶽飛將軍有所不滿吧。畢竟要說家喻戶曉的抗金英雄,誰能比得上嶽飛將軍?彆急啊,我雖然講的是梁紅玉將軍,又不是隻講梁紅玉將軍。這開始,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好呢?還是從南宋的開國皇帝完顏構怎麼在“靖康之變”中逃之夭夭,再建南宋開始吧。】
額,這個開始,怎麼說呢,其實大家夥也好奇,趙構是怎麼跑掉的。沈悠前期的節目中說過了,宋朝的皇室幾乎儘落於金朝手裡,這種情況下,趙構哪裡來的本事跑出去的?
【上期說到,金軍兩圍開封,第一次趙構為質,但因他的表現冷靜,讓金朝以為他是假的,因此被金人送了回來。趙構這就算是立了大功了,自然得到了獎賞。等到第二次金軍再圍開封,宋欽宗有意再派趙構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彆管願意不願意,都隻能奉命前去,在他抵達黃河邊上的磁州時,知州宗澤好意提醒,那一位被送去金營的肅王已然一去不複返,趙構他要是再去了,未必見得能再回來。因此,宗澤邀請趙構留於磁州。】
【大宋,忠臣良將不知幾何,實在令人可惜。宗澤此人,一片赤膽忠心。可歎,可惜。此時對於宗澤一番好意,趙構卻不聽,眼看勸不住,磁州懷疑同趙構一道出使金營的副使王雲有意要將趙構帶往金營,不曾猶豫,他們殺了王雲。趙構確實是命好,此後知相州汪伯彥邀請他退回相州,趙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