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溪村為什麼叫棠溪村,這是個問題。</p>

畢竟這裡沒有棠溪,更沒有水。</p>

一個地名得名不是無緣無故的,一般來說都和這個地方的人文曆史或者地形地貌息息相關。</p>

如果現實生活中沒有和棠溪相關的東西,那麼,可能和這裡的曆史相關?謝青靈猜測。</p>

王孫花花愣了一下,未曾想謝青靈會提出這個問題。</p>

她沉思片刻,然後說道:“這樣說來,確實有些奇怪。我看科技研發部的卷宗,當不夜天和部門有所來往時,他們就叫棠溪村了,一直沒有更改過。”</p>

“我從其他卷宗裡麵看到的隻言片語,大概可以推測出來,棠溪對於不夜天而言意義非凡。甚至說過沒有棠溪就鑄不了劍的話。可更具體的,我就不知道了。”</p>

一直沒有更改過,那麼極大可能就是沿用沒有搬遷之前的名稱。</p>

在祖先沒有因為躲避禍亂而搬遷之前,棠溪村居住的地方,應該是有棠溪的。</p>

沒有棠溪就鑄不了劍……為什麼?棠溪,不就是水嗎?</p>

水能乾什麼?</p>

冷卻?</p>

走水滅火?</p>

都不對。</p>

這種功能,其他的水也可以承擔,不一定非得是棠溪。</p>

就連搬遷了都不改名字,可見棠溪在不夜天人心目中的地位,確實很高。</p>

在鑄劍過程中,棠溪一定有某種不可忽視的作用,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作用。</p>

謝青靈感覺腦袋有點發疼。</p>

她閉上眼睛,道:“王孫部長,你把剛剛說的鑄劍流程再說一遍。”</p>

王孫花花不知道她這是什麼意思,但還是乖乖地重複了一遍。</p>

“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起爐,燒炭,把火焰提升到可以讓鐵融化的溫度。將鐵塊熔化之後,再拿出去鍛打。通過鍛打,會把碳元素打進鐵裡,變成含碳量不一的鋼。劍就會變硬。”</p>

“光是變硬也不行,太硬了,過剛易折。當然,太柔了也不行,太柔了劍刃會卷邊,不鋒利。不夜天用古法鑄劍,講究剛柔並濟,相輔相成。他們把鐵塊反複折疊,鍛打,以此揉合劍身微觀層麵的物質不均勻。同時,還會通過夾層技術,/.52g.g,d./加入一些硬度更強的鋼鐵,讓劍身更硬。這樣一來,鑄成的劍就可攻可守。柔可以克剛,不易折斷。硬可以保護劍刃不卷邊,可以——”</p>

“不,不是這個。”謝青靈打斷她,說道:“是把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的那一步。”</p>

把兩種不同的材料混合在一起,也就是王孫花花所說的夾層技術。</p>

王孫花花一愣,不懂謝青靈為什麼讓她詳細解釋這裡,但還是知無不言地道:“在采用夾層技術鍛鐵時,要經過淬劍的流程,也就是把夾層之後鍛打的劍放在泥漿裡過一遍,然後繼續重複上麵的動作。”</p>

“對,是泥漿。”謝青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詞,“為什麼要淬這個泥漿?”</p>

以謝青靈貧脊的鑄劍知識來看,她還以為所謂的淬劍是過水呢。</p>

哪想還有過泥漿這個流程。</p>

王孫花花想了想,說道:“古法鑄劍各有不同,不夜天的人遵從什麼古法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原理大概都是相似的——淬劍過泥漿,主要是利用泥土裡的微量元素來完成夾層的融合,泥漿實際上是一種融合劑催化劑,能讓兩種密度不同的材料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體。”</p>

“如過少了這個步驟,那麼夾層就不可能成功。再次回爐煆燒的時候,材料依舊會裂開,無法融成一體,就更談不上堅固。”</p>

謝青靈聽了,怔了一下,接著恍然大悟,笑了起來。</p>

她說:“我大概知道,棠溪村為什麼叫棠溪村了。”</p>

“為什麼?”王孫花花滿臉好奇。</p>

就連一直當空氣人的沈懷州都不由得向謝青靈投去目光。</p>

“沒有棠溪就鑄不成劍。是因為棠溪裡麵,有至關重要的一種鑄劍材料——棠溪裡麵有的不隻是水,還有地下的淤泥。河床等地方,因為有自淨沉澱的作用,礦物質含量是很豐富的。”</p>

“如果泥漿是催化劑粘合劑的話,不夜天應該是把棠溪底部的淤泥作為他們的催化劑了。”</p>

王孫花花聽了,一拍腦袋:“啊,對,是有這個可能。我這個豬腦袋,怎麼就沒想到呢!”</p>

謝青靈淺笑了一下,沒有說什麼。有點不習慣王孫花花過於直率的作風。</p>

所以,不夜天離不開的不是棠溪,而是棠溪裡麵的融合劑。</p>

這種可以幫助提升鑄劍成功率的泥漿是必不可少的。</p>

換句話來說,不夜天搬遷之後的地方沒有棠溪,沒有水,但應該有類似的土壤環境,能讓他們繼續找到融合劑。</p>

隻要不夜天還在鑄劍就不可能離開“棠溪”,不可能離開融合劑。</p>

所以謝青靈篤定,他們搬遷的地方,不管是之前的那次搬遷,還是這一次十八年前的搬遷,所去之地,也一定有某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