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存在於曆史中的架空朝代。
帝王所在的這一片大陸如今一分為三, 分彆有大小三個國家。
帝王掌控的黎國,齊國以及梁國。
其中,黎齊兩國實力不相上下, 許多城池相鄰著, 是真正的鄰國。
然, 這鄰居之間的關係極差。
黎國建立一百多年來, 黎齊兩國打了無數次仗,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兩國誰也不服誰,都想收服時刻威脅著自己的國家, 壯大自己的國家,成為這一片領土真正的主人。
久仗之下, 如今兩國已然成了不死不休的敵人,全無合談的可能性。
而比起強大的黎齊兩國,梁國則弱了許多。
梁國先天條件不好,土地貧瘠,無山無礦,常年缺水乾旱, 各類農作物的收成都不好。
平民們大多食不果腹, 長久之下,那裡的人無論男女都長的瘦弱纖細,完全不似黎齊國人的高大威猛。梁國人真上了戰場也隻有被壓著打的份。
梁國太弱,不被黎齊兩國放在眼裡。當小弟都被嫌棄的那種,黎齊兩國甚至都懶得拉攏梁國入自己陣營攻打對方。
梁國得罪不起黎齊兩國,便同時成了兩個國家的附屬國,每年都要進貢不少東西討好兩國,這也是梁國唯一的作用了。
被壓迫的久了, 梁國從上到下都有了奴性,也沒有任何反抗的心思。唯一的好處或許就是梁國的人隻有餓死的,沒有戰死的。
想完這三個國家的事情,許慕禮從早朝開始就一直放空的視線,這才落在了下方。
朝堂上,此刻有兩方大臣正在為了帝王昨日宣布要封曾知潼為後的決定,吵的眼紅脖子粗,互不相讓。
反對帝王決定的是相國王焱一方的人,支持者太傅鄔誌則是帝王的人。
相國王焱反對,是因著相國家的小孫女今年正好及笄,相國的心思昭然若揭。
若是曾知潼成了皇後,那相國的小孫女就隻能為妃了,這讓一直想讓自家出個嫡皇子,繼承皇位的相國如何能夠甘心。
百年來,黎國的帝王具是嫡子出身,可以說,皇後生的兒子就是鐵板釘釘的下任皇帝。
王焱倒也沒有不臣的心思,隻是想讓王家更上一層樓罷了,再者誰人不想當帝王的外家。
劇情裡,因著王焱的極力反對,帝王數次對王焱動了殺心。然王焱乃是維持朝堂平衡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輕易殺不得。
殺不得王焱,帝王便拿王焱一派的大臣們開刀,王焱一派損失慘重。
後期,帝王在三位男主的幫助下一統三國,帝威甚重,完全把控了朝堂,才封了曾知潼為後。
太傅鄔誌是帝王的老師,猶如半父。鄔誌一生未婚,帝王便是鄔誌最親近之人,帝王登基後,無論帝王做了任何決定,鄔誌都是支持的。
哪怕鄔誌不喜把帝王迷的遣散後宮的曾知潼,也不曾反對帝王這個決定。
許慕禮一直未曾出聲,下麵吵得更凶了,雙方含沙射影,彼此揭短話裡藏刀。
王焱和鄔誌一左一右站在兩排大臣的最前方,眼觀鼻鼻觀心悠然自得,仿佛這事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許慕禮被吵得有些頭痛,一早上經曆了太多糟心事,此刻他的心情不太爽。
右手敲了敲龍椅扶手,他冷嗬,“都給朕閉嘴。”
他聲音不大,但大臣們瞬間禁了聲。
王焱快速打量了帝王一眼,向前一步彎腰行禮,“陛下,不是臣等不支持陛下封後一事,隻是黎國百年來從未有過宮女出身的皇後。”
“皇後乃未來太子之母,這乃國事,皇貴妃出身如此……,這……”
王焱說著就紅眼哭了,“陛下,臣答應過先皇要照顧好陛下……”
許慕禮皺眉,“行了。”
王焱眼裡閃過一絲不甘,還要再勸阻。
許慕禮淡淡道:“相國無需如此,朕知相國的忠心,既然相國不同意,那朕封後一事便暫且作罷吧。”
“封後一事容後再議。”
王焱知霸道的帝王後退一步實屬不易,彎腰作揖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黎國近幾年還算國泰民安,除了偶爾和齊國的摩擦外再無其他大事。
早朝就這麼過去了,下朝後許慕禮又召見了太傅鄔誌。
鄔誌年五十多歲,與王焱差不多的歲數,和死死握著手裡權力不願撒手的王焱不同,鄔誌早兩年就提過致仕,帝王沒有同意。
鄔誌沒提許慕禮突然反悔封後之事,兩人就其餘瑣事談了會。
鄔誌離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