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瀟請求,與宸妃娘娘一同參與每年五月的祭奠,又帶著華兒在寺廟住了半月。蕭瀟揚言要看看那個僥幸活下來的公主,讓寒雪抱著孩子也來了寺廟。道姑帶她去見寒雪,勸蕭瀟早日離開皇宮,不要參與政事。蕭瀟抱著小公主,敷衍笑著,沒有與道姑交流的意思。
到了回宮的日子,蕭瀟走了,又回頭看著小道姑,放下車門前的簾子。
小道姑覺得不對,又說不上來,回到廂房,寒雪帶著孩子也走了。
道姑又去見了李淳風,想問如今蕭瀟在宮內的情況。
“蕭瀟如今在梨園待了也有兩年多了,但從不出來會客,隻參與一些宴會的策劃,外加皇上與皇妃時不時前去看望她,聽她彈曲,她把皇妃們的賞賜都分給了同僚,梨園之人都尊敬她。目前看來沒有什麼不妥。”李淳風說著,回答道姑的詢問。
“是嗎?隻怕風雨欲來,她與武氏的接觸,我總覺得沒那麼簡單,她為何要救下她的女兒,恐怕如今的她,我們早已控製不了。”
“哎,事到如今,我們又能如何?她做的也不過是想借武氏的手,除掉長孫而已,不會有什麼影響,就由著她去吧。”
“這個我自是明白,隻是怕她難以收手,迷失自我,有個孩子在她身邊,也是好的,孩子的天真,是可以治愈人心的。”
“哎,隻怪她也是個癡情人,若是有一天她完全失控,隻需告訴她真像,是她的無心之言,左右了吳王的人生,我想這樣就夠了,這比殺了她,還要殘忍。”李淳風說著,變得沉默,自己當年也是一樣,弄巧成拙,反而把她,親自送到太宗身邊。“真是粉刺,一樣的,蕭瀟和我都是有情人,卻都將自己愛的人,送上了絕路。蕭瀟比我還幸運一點,起碼他們愛過了,而我愛她,隻能是我一人的獨家記憶,隻能默默看著她。”
道姑見眼前的他,不在說什麼,隻能慶幸自己沒有感情,就連總是以男裝視人的孫銘,也沒有逃過,選擇避世,一心撲在研究上,不問世事。
蕭瀟默默等著,看著變了模樣的華兒,在花園裡踱步,從小就聽琴音,也因華兒的存在,撫慰了不少如她一樣,被發配在梨園的罪臣之女。
媚娘總算如願,登上了皇後的寶座,成為六宮之主,蕭瀟也去了冊封大殿,親自彈奏一曲,表示祝賀。蕭瀟站在武媚娘的身後,一同看向遠處的長孫無忌笑著。
長孫無忌看到,忽而背脊發涼,萬萬沒想到,自己曾經得罪過的兩個女人,竟然聯合到了一起,自己敗了。
蕭瀟凝視著長孫無忌,特意從他身邊經過,麵帶笑意,在與他擦肩而已之際,簡簡單單說了,“殿下的遺願由我來替他完成。”沒有任何停留。
次日朝堂上罷免了廢王立武最堅決的大臣褚遂良官職,趕出朝堂到地方做官。
蕭瀟安穩在梨園,繼續自己的本事,而武後那邊也沒閒著,對曾經欺辱過自己的人一一嚴懲,蕭瀟不做任何參與。王皇後與蕭淑妃死了,連個全屍都沒有。而李治對此,不聞不問,就由著武後。而武後也與蕭瀟斷了聯係,再未獨自前往梨園一次。蕭瀟找人傳話給武後,繼續嚴懲長孫,而武後以養胎為由,敷衍了事,不但沒有懲治國舅的意思,反而有意拉攏。
蕭瀟看著留在自己身邊,兩歲多的小女娃,已經學會了說話,一聲聲娘叫著。武後完全把自己當過橋梯,用過後就想甩掉,蕭瀟怒了,看著眼前的華兒,她的眉眼和武後還真有幾分神似,越看就越發生氣,讓宮人帶走。
又是一年春,武後又誕下一子,養身之際,到宮內佛堂抄錄佛經,蕭瀟得知,也起身前往。
蕭瀟進來佛堂,沒有向武後請安,先是潛心拜服,表示尊敬,再問候武後。蕭瀟站在武後一旁,見她不為所動模樣,還真有些虔誠模樣,蕭瀟感到奇怪,打聽才知,因為蕭淑妃死前的話,讓她夜夜難眠,總是能聽到貓叫,而蕭淑妃的貓跑了兩隻,在宮中流竄至今沒有抓到。
武後又誕下一子,高宗大喜,武後通過大臣之口告訴高宗,應該改立太子。李忠雖為太子,生母身份低賤,養母王皇後已死,而如今皇後是武媚娘,應該立她的兒子位太子,而且他們的長子也時年三歲,到了可以冊封的年齡。高宗得大臣所報,覺得言之有理,可又舍不得李忠,他的性格和自己很像,在太極殿內獨自召見李忠。
李忠獨自與高宗會麵,聽高宗聊著皇子束發之後,應該到外曆練,不能總守著東宮。李忠笑著,看著委婉告訴自己被廢的父皇。
“父皇,大可不必如此,兒臣已成婚,不再是孩子了,有話大可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