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五章:柔冬(1 / 1)

蕭瀟與大哥坐下,看著眼前大漢,絲毫沒有陌生感,反而倍感情切。

“蕭瀟,吳王對你好嗎?他可曾為難於你。”蕭瀟大哥說著,著實擔心,吳王當年派人打聽蕭瀟往事,幾個哥哥中,他最清楚不過,但蕭瀟已經遠嫁,是福是禍,早已無從變更。

蕭瀟低下頭嬌羞地說“挺好的,他待我很溫柔。”

“當真?蕭瀟如果他欺負你,你可要和哥哥說實話,這裡不是大唐,是你的家,咱不怕。”

蕭瀟聽大哥這樣說,有些感觸,家,娘家。“大哥是怕我受委屈嗎?放心好了,我過得很好。”

蕭瀟大哥看著眼前笑眯眯的蕭瀟,他清楚蕭瀟是個喜形於色的傻丫頭,這笑容透漏著幸福,沒有一點兒摻假。爽朗的也笑了起來,剛剛見過吳王,氣度不凡,得知蕭瀟過往,還這般寵愛蕭瀟,果然如父皇所說,看來我還是太年輕。

連續半月,蕭瀟都在梁國玩耍,李恪不知有什麼事,總是與哥哥們暢談軍事,蕭瀟不懂,但蕭瀟對於自己家鄉遼寧,充滿好奇。這可是一千多年輕的遼寧,而不變的隻有山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蕭瀟看著眼前的千山感慨道。蕭瀟笑著,引用這句***在浙江考察時提出的科學論斷。不一樣的含義,但用起來絲毫麼沒有違和感。

是啊,現在在我眼前的,是一千年多前的中國,看到了中國曆史上最大的宮殿,大明宮,也是同時期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築。麵積是故宮的4.5倍,然而那又如何,毀於唐末戰亂。而經曆時代變遷,經久不衰的,恰恰是這些山水。

蕭瀟的三哥這幾天天天陪著,聽到自己魯莽地妹妹這般文雅,有些驚異。但那簡單而又純粹的笑,卻沒有一點變化。

長安城內,朝臣之間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唐太宗對於魏王的寵愛,喜形於色,而太子卻屢屢犯錯,言語不當。支持魏王的黨羽越發多了起來。

長孫無忌兩朝元老,再次被重用返回朝野。原本就位高權重,又有重大影響力的他,在潛移默化中,維持兩邊黨羽的平衡。他自己也為之煩睦,不對,太子受傷,兩人早已不是不睦這麼簡單了。惱,都是自己的親侄子,自己親妹妹的兩個兒子,如今竟然走到這種不睦的關係,不李恪一邊觀看著政變,一邊關心大唐邊境,探索著高麗的地形與政全變化。他了解自己的父皇,對於高麗早已不滿,奈何剛剛建國,國家經濟還沒有大幅度提高,一忍再忍。

夏天天氣熱乎乎的,朝中人們的心思由於政變,內心的煎熬絲毫不比天氣涼多少。每一陣小小的風動,都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李恪清楚自己不能參與,但自己也絕不能遠處觀看,是回去的時候了。

沒過幾日,就帶著蕭瀟啟程,走上了返回安州的道路,等自己回去,恰好是秋忙。做好自己眼前政事,沒有任何紕漏,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兩人告彆了蕭瀟家人,蕭瀟大哥送著,不知道隨著車隊走了多少裡,一路依舊與李恪談論著軍事,兩人如知己一般,有說不完的話。

蕭瀟不懂為何不先回長安,父皇的信中明明寫著,希望與李恪多聊聊梁國之事。王爺卻以秋忙,推遲到了冬天。

蕭瀟返回安州,又要天天麵對李恪正妻楊茜,心中難免不悅,白天不願在王府待著就是最好的表現。

有著李恪成了蕭瀟的日常。

王妃楊氏,看著蕭瀟與殿下和睦恩愛的相處方式,心如死水,不在吳王身上抱有幻想,清晰管理府內事務,研究針線與詩書成了她的日常。

蕭瀟從街外回來,恰巧碰見楊茜,蕭瀟有意避開,楊茜卻先開了口“妹妹等會。”

蕭瀟回過頭,“不知姐姐有何事?”

“沒什麼,就是這個月的月俸下來了,記得命人來取。”楊茜平和著說著。

蕭瀟回過頭,對身後的小滿說著“你去吧。”

小滿應了一聲,隨著楊茜走了。

蕭瀟一人獨坐在院中,回想著剛剛楊茜表情,平淡中帶有一絲絲酸楚。她的變化太大了,想想自己來到這裡兩年多的時間,楊茜由一開始的處處找麻煩,到後來的低聲不語,而如今竟這般平淡與我交談。那個心高氣傲,嘲諷文兒的她,現如今完全沒了自己。看得出她對李恪是有愛的,而且愛的如此卑微。

“小姐,天涼了,怎麼不到屋內坐著。小姐原本冬天就易病,這個冬天,多少好些了,若是再著涼,殿下又要怪罪奴婢了。”小滿從外麵走了進來,手中抱著布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