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祚有時候是熊了一點,但答應了的事情還是要做到的。
既然說好不把德妃供出去,那就得換個方式表露出自己已經知道真相,比如找宮裡最大的那座大山,再比如直接問冤種親爹和兄弟們。
沒有親眼看到那九本小說都是什麼見鬼玩意兒之前,胤祚比較傾向於前者,畢竟誰敢找太皇太後的麻煩呢?
看過之後,情感瞬間壓倒理智,逼他選擇了後者。
哪怕九本小說中有許多重複的情節,但要想全部看完,需要不少時間。
胤祚稍稍掃了幾眼,就開始眼睛疼,腦殼疼,根本看不下去,還得硬逼著自己看,否則情報不對等,容易被坑,也不方便算賬。
他進宮的消息鐵定已經傳遍各宮,要是把時間耽擱在看小說上,不儘快去太皇太後和康熙那請安,沒準會被猜到其中端倪。
為了保護我方間諜的安全,將來再有個什麼可以抓著這個把柄敲詐一回,胤祚先去了慈寧宮。
本來按照永和宮到慈寧宮的路線,也可以順路去一下乾清宮,但誰讓老父親背著他乾了這等好事呢?
此時的乾清宮禦書房內,康熙和阿哥們齊聚,正在聽太監回稟。
“六阿哥從永和宮出來了,現在正往乾清宮而來。”
康熙:!!!
阿哥們:!!!
來了來了,做好準備!
早在決定寫小說的那一刻,他們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早早排演過,確保發生任何意外都能夠及時應對。
康熙和阿哥們正襟危坐,等待著不久之後到來的胤祚。
門外的太監隔一會兒就回來稟報一次。
“六阿哥朝著這邊來了。”
“六阿哥跨進了乾清宮的大門。”
“六阿哥就快要到禦書房了。”
“六阿哥走了。”
康熙:???
阿哥們:???
“走了?”
“怎麼就走了?”
太監們怎麼可能知道理由?
等康熙和阿哥們焦急跑出禦書房,隻來得及看到胤祚離開乾清宮的背影,那叫一個滿頭霧水。
不是,你特意跑來乾清宮,又特地來禦書房門前轉悠一圈,單純是閒的嗎?
康熙總覺得如今這個場景似曾相識,他不太記得上一回是什麼情況,但是以胤祚的性子,估摸著是生氣了。
否則就算要去慈寧宮,可以繞行,也可以橫穿乾清宮,沒必要特意來門口繞一圈,這不就是在告訴他們:我生氣了!
康熙的第一反應就是回頭問幾個兒子:“你們惹他生氣了?”
阿哥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沒有啊!”
他們人多,心還不齊,擔心他們中間有誰隱瞞不報,導致看誰的眼神都像看間諜。
太子說了句公道話:“大家都擔心和六弟聊天之中不小心透露什麼,被他發現苗頭,最近都很少跟他打電話。”
他們父子九人之中跟胤祚打電話最多的就是康熙,一如既往的勤快。
如果說誰最可能惹胤祚生氣,也就是他了。
阿哥們體會到了太子的未儘之意,當下看康熙的眼神就不太對勁了:原來是你!
賊喊捉賊啊!
要不是怕被惱羞成怒的康熙穿小鞋,他們還能表現得更明顯一些。
康熙:“……”
你們以為表現得隱晦一點,朕就看不出來了嗎?
“朕沒有!”話雖如此,他自己也有點懷疑,不會是他不小心惹怒那小子了吧?
實在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康熙和阿哥們心中不安,總覺得有什麼不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悄悄發生了。
而此時的慈寧宮內,胤祚正在給太皇太後請安:“烏庫媽媽,好久不見,你想我了嗎?”
“當然。”太皇太後笑著捏捏胤祚的小胖臉,太久沒見,這樣親昵的小動作做起來竟不顯生疏,“那你有想我嗎?”
胤祚自豪地抬起胖下巴,六阿哥無懈可擊!
“當然,我可是特意回來陪烏庫媽媽一起去蒙古的。”
太皇太後聽得一愣,“好了?”
“對啊。雖然是多線並行,但是我有特意叮囑過,讓他們緊著京城到蒙古的路先修。”胤祚湊到太皇太後身邊,仰著一張寫滿邀功意味的小臉蛋,“您可是太皇太後,我的烏庫媽媽,怎麼能沒有一點特權呢?”
小家夥說得如此理直氣壯,好似天底下所有的好東西都該先捧到太皇太後麵前,讓她挑個夠。
這是她這輩子聽過最令人歡喜的甜言蜜語了。
太皇太後不禁為之動容,跟著就是憂心:“你啊,不怕彆人說你濫用權力嗎?”
“這有什麼好怕的?”胤祚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大清各地的鐵軌和火車是國庫和富商們出資建的,蒙古那邊的則是大清和蒙古共同出資,我隻是在這基礎上再投了點錢,讓他們建得快一點。”
鐵軌早一日建好,各地的運輸和貿易就能早一日繁榮,蒙古和大清都巴不得眼睛一閉一睜,鐵軌就自動鋪好呢。
胤祚願意多投點錢,幫他們加快建設進程,蒙古都要樂死了,大臣們也很高興,巴不得他再多投一點呢。
想到這,胤祚就給太皇太後說了個笑話:“烏庫媽媽你不-->>